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三章 半个龙泉到手(求追读)
张有田在战败后,卷走了一部分银子和二十几个亲兵逃走。
他此刻怒火中烧,自己的地盘出现民乱也就罢了,要平息时却被王浩偷袭,他本来可以继续在东南坊当大王的。
无论将来是继续扩张还是投降诏安,都可以。
现在王浩这一波投降搞得他基业全无。
一路上二十几亲兵开始还跟着他搬用财货,谁知,仅逃出几里地,自己那些亲兵就趁着夜色逃走大半。
就连一起和他造反的老兄弟安在平,都悄悄带着一包袱银子离队,黑灯瞎火的鬼知道去了哪里。
队伍人心散了,张有田心灰意冷。
他原本打算带着这些班底继续流窜,看看到别的地方能不能起事好东山再起。
但现在来看,还是算了吧,他对剩下的人说道:
“都是那个该死的梁王给害的,能跟我到现在的都是好弟兄,今天遭此大难,我也不为难大夥了,想走的拿二十两银子走吧。”
众人大喜,有一半的人拿走了银子逃往别处去了。
但还剩下十来号人,围在张有田身边不愿离开。
他们都是穷人乍富,不想在回到以前在地里抛食的日子:
“大王,回去种地不济事,梁王肯定不会放过俺们,不如跟着大王一起拼一个前程!”
这话让张有田重新燃起斗志:
“都是好兄弟,你们不负我,我也不负你们,实不相瞒,我有一亲戚在瑞金县给那里的大王当差,听闻他们那里的田兵闹得很大,足有好几千人,强迫那里的地主老财给佃户签了永佃契,我们可以去投奔他们。”
瑞金的起义,非常有意思。
两年前,福建农民起义,流窜转战江西,跟瑞金的暴动农民合流,直到现在都还没剿灭。
颇有才名的“赤水六俊”,在乡试回家的路上,正撞上瑞金的义军,一下子给弄死了四个。
瑞金知县,吓的都不敢出城了。
此地的农民军自称“田兵”。
一共有三位田兵首领,他们的做法和其它的农民起义来说,堪称清流!
他们没有直接打土豪分田地。而是强逼当地的地主交出自己的三成土地,分给参加起义的农民,又让地主给予佃户们永佃权,世世代代都不得夺佃改佃。
这些田兵聚众冲进瑞金县城,逼着知县在土地过户文书上盖章。
一次性盖了好几万份,可怜的知县老爷把这辈子的章都盖完了,几天下来手酸的抬不起来。
县衙里的文吏更是写契改契改的头昏脑涨。
搞事完毕,三位田兵首领,就此退出县城,各据一方,占山为王,互为支援,并与北边为了废除地主桶面而起义的吴万乾也有联系。
于是,瑞金县形成一种诡异的和谐局面。
南赣参将和瑞金知县,居然联手上报已经平息民乱,还得到朝廷的嘉奖。
就算收不齐规定赋额,也可推说农民军破坏太严重,瑞金知县平白捡了一个平乱之功。
瑞金的士绅地主们,见农民军并不胡乱杀人,虽然丢失三成土地很肉疼,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真不敢再请官兵镇压,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在瑞金地主眼里,朝廷派来平乱的官兵,比那些农民军还更可怕。
而王浩在前些日子,已经派人去联络瑞金的义军了。
这些人都是少有的能克制自己欲望的起义者,他们非常明晰自己造反的意愿。
达成目的后立刻功成身退,并潜伏进深山里,伺机而动,保卫自己的革命果实。
因此在当地,造反的三位瑞金田兵首领,佃户何志源,童生沈士昌,私盐贩子张胜非常有声望。
他们三人各自统领部众在八九百到一千左右,加起来约三千兵力。
他们的造反时间和人数规模都比王浩要大,甚至比王浩还要克制。
与地主的斗争经验也比王浩要多,当然他们也并不反对地主乡绅的统治,而起义目的是废除地主的陋规陋习,减租减息。
当然这也是因为时代限制的眼光。
毕竟你造反要是不奔着取天下的目的,那就是要么是杀人放火受诏安,要么是占山为王不理世事了。
他们不想取天下,也没诏安和杀人放火,那也就只能维持这样的规模了。
不过虽然志不在天下,但王浩对这三人是很钦佩的,早早派人去和他们接触。
并和他们讲明了今年秋收后,江西巡抚解学龙会对南赣义军进行清缴,首要目标就是他们。
派出的信使此时早已到了瑞金,坐船顺流很快。
三个瑞金首领也已经得知王浩的消息,并派人回了信给王浩,和使者一同回去。
张胜是私盐贩子出身,反抗官府的意愿毕竟强烈,本身也比较激进。
他在收到王浩的消息后,很是惊讶与王浩会知道江西巡抚解学龙的事情。
虽然王浩在信上提及了自己是根据缴获的龙泉公文里推测出来的,但张胜还是很好奇。
特别是得知王浩是造反方式是直接给佃户分田后,对他的兴趣更大了。
居然有个比我还激进的造反小伙伴,太对我胃口了!
于是这货居然将自己地盘交给副手,自己跟着信使一同往龙泉来考察来了。
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半路上跟张有田碰上。
那就比较尴尬了。
就在张胜和张有田双向奔赴时,王浩已经趁着夜色,继续清缴张有田的残兵败将。
有民愤的统统抓起来隔天公审,没有的就抓去烧炭。
一直忙活的天亮,东南坊彻底平息。
王浩开始张榜安民,并让钱水庭和钱茂才这两个最早跟着造反的村长派出人来主持筹粮安抚工作。
东南坊经过这一闹损失惨重,几乎一半以上的百姓家惨遭贼兵搜刮。
血案造就的少,但是抢掠和奸淫不少。
安抚和赈灾同样也是为了编户齐民,赈一遍灾就是统计一次人口,随后可以按照这个户口来进行分田。
而就在东南坊平静的赈灾和统计人口时。
背后张有田最早起事的崇德也光速投降。
这一番操作又吓到了隔壁永兴乡那名起义的石匠。
这厮料定自己打不过王浩,也怕王浩带人来分他的田,居然主动带着部众,去投奔龙泉县令刘汝谔了!
王浩又白捡一个乡。
……
最近有点忙,实在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