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八章 温存时光
王浩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事。
上学时连情书都没写过,突然收到婚书,任谁不得懵一阵。
一开始他还认为这不真实,但仔细一想才意识到这才是真实的。
莫楚楚被马大奎那厮掳掠过来几个月了,尽管自己没碰她,但名声什么的肯定大受影响。
虽然他不也知道莫楚楚为什么会看上自己。
面对眼前妙龄少女的暗送秋波,王浩也是在心底升腾起一股燥热。
不过很快又被他给压制下去了。
现在不是搞颜色的时候。
关键在于莫楚楚和他爹送来的这封婚书,自己该不该接。
这个问题在他脑子里浮现的瞬间他就已经做出了答案。
肯定要接,不接就是让这个女孩去死。
封建礼法可不是说着玩的。
莫楚楚对自己已经豁出去爱了,不仅为自己一个反贼铺洗白后路,还当面递交婚书,放下所有矜持和顾忌,遭到拒绝她又该如何自处?
王浩呀王浩,你还不如一个小姑娘吗?
他在心里揣摩,本身对莫楚楚的印象非常良好,大家闺秀,知书达理,上次农忙时还帮自己记账来着。
不过自己是一心造反搞事业,暂时还没想着要娶妻生子之类的。
于是和莫楚楚之间也只是熟络,还没有上升到爱情的地步。
不过感情吗,是可以慢慢培养的。
一个下定决心造反的人,在情感方面扭扭捏捏的,岂非连个闺阁女子都不如?
而且诏安吗,又不是不能反了,诏安了安生半年接着造反便是。
历史上诏安了又反叛的比比皆是。
王浩也是想通了,脸上露出微笑,眼含笑意的看着莫楚楚。
莫楚楚被他盯着,本来就是豁出去了将婚书递给爱郎,现在被这么看着,有些超出她的心理承受极限。
“我……我先走了。”
王浩伸手拉住了莫楚楚的衣袖,轻轻地将对方拽过来,正面看着她:
“干嘛要走啊。”
莫楚楚羞涩的低下头,只是偶尔抬眼看一下王浩认真的面庞,又很快低下去,又羞又怕:
“公子,还不行。”
王浩看着对方那副欲拒还迎的姿态,忍不住将她拉入怀中,轻轻拥抱住对方。
“让我抱一会。”
闭上双眼,下巴抵在莫楚楚的香肩上,嗅着少女发间的清香,整个人都变得轻松写意,平日里的那些焦虑和压力仿佛都消失不见了。
真的轻松,他每天想得太多,做的也太多,精神一直绷紧着,有担心官府,又担心手下闹出什么事,此刻不用再费心思虑。
感受着肩膀上的压力,背后紧贴着的温度,还有男子温热粗重的呼吸声在耳边响起。
莫楚楚只感觉耳边发痒,脖子僵直,浑身酥软。仿佛踩着棉花,又仿佛飘在空中。
别说跟男子拥抱,长这么大她连除了父亲以外男人的手都没碰过。
两人都没再说话,只是静静抱在一起。
似是感觉太过寂静,王浩开口说道:
“在这生活的怎么样。”
莫楚楚感觉嘴角发干,但还是颤声说道:
“一切安好,晓春妹妹还有张夫人一直陪着我聊天,倒也不闷,乡里也很平和。”
“喜欢这里吗?”
“喜欢这里,还有你……”
撞着胆子,莫楚楚大胆撩汉。
王浩将环在她腰间的手臂紧了紧,并在她的耳边也轻声说道:
“我也是。”
得知情郎的心意,莫楚楚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
不过随着王浩的手越来越不老实,开始在她身上若软的地方探索,莫楚楚面红耳赤的说道:
“公子,不行。”
察觉到臂弯里的美人有些抗拒,王浩适时的松开手臂。
莫楚楚立刻转身就逃,犹如一头受惊的小鹿。
临走时还含情脉脉的看了王浩一眼,这才依依不舍的回了后院。
王浩也是回味了一阵美人幽香后,这才回去工作。
莫楚楚的婚书,等会还得拿去给母亲去看。
同时也得跟苟先生商量一番。
如果娶了莫楚楚后,必然会得到莫家的通力协助。
不过婚书上的前提是王浩介绍诏安。
至于诏安的门路,莫家回去疏通的。
这段时间王浩只要什么都不做,最多半年就能出结果。
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知晓历史的他很清楚秋收一过巡抚就要动手。
以大明朝堂效率之低下扯皮之严重,这诏安文书能不能按时到还不一定呢!
发展硬实力才是硬道理!
围剿肯定会排在诏安前,这是一定的。
他到不是怀疑莫家的诚意,至少莫楚楚是真心实意的。
莫家联系的六修先生郭维经也就是个南京巡察御史。
作为龙泉本地出身的进士,未来的南明殉忠大臣,他和莫家有联系那是肯定的。
说不定莫老爷就是郭维经的同窗呢。
但他是个大喷子,而且已经得罪温体仁。
他的奏章递上去不被扯皮才有鬼呢。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还是招兵买马更靠谱一点。
…………
说干就干。
已经占领了两个乡,王浩自然不可能放过扩军的机会。
以全有的农兵为基干,王浩一口气将军队规模扩充了一倍有余。
这还是两乡一坊因为扫地王和锄地王的胡闹而搞得人口下降外流,不然王浩能招募的清壮还要再多一倍。
扩军后王浩的总兵力达到了一千六百人。
人多了,兵器又不够了。
王浩在努力搜集也只能侃侃凑齐这帮人的武装。
有些人手里拿着的还是第一波反抗龙泉知县围剿时拿着长柄菜刀。
上班操练时连续挥砍,下班了拔下来回家做饭。
装备简陋参差不齐,但士气还算高昂。
每天半操,管一顿饭,参军不仅能免交一部分粮赋,还有实打实的军饷可拿。
每月五钱银子。
可别嫌少,这可是实打实能领到手的军饷。
比不了那些动不动发几两银子当军饷的土豪,王浩可穷得很。
这个标准下农兵半兵半农,种地卖粮再加上当兵的军饷,又没有苛捐杂税,生活水平开始变好,向着温饱良好发展。
同时学校王浩也没有拉下。
在新占之地又招揽了一些童生,传授一些后世的数学知识让他们当教师。
不过来上学的学生依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