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零七章 大梁的国号的由来
第108章 大梁的国号的由来
南京城,郭维经在收到好友的来信后,便立刻上奏朝廷了。
此事事关他的老家龙泉五斗江,郭维经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乡乱起来。
因此,在收到了好友的信件后,他不敢耽搁,立刻上奏。
在苦等了半个多页后,终于,朝廷的旨意下来了。
崇祯任命郭维经为诏安使者,带着太监和赏赐的东西一同去龙泉招安王浩。
郭维经的招安使者队要赶到龙泉,少说也得明年了。
毕竟崇祯六年已经要过完了,这来回自己的上奏折子和等朝廷的招安诏书就花了不止一个月。
而且招安也不是什么八百里加急的文书,这使者一路上不得走走停停啊。
那死太监还要沿途勒索钱财呢。
郭维经对此很无奈,但只能慢慢走着。
他其实也很想完成这次任务,只要招安成功,那就是一份政绩啊。
这可能是自己回到中枢的踏砖石。
............
龙泉县这边,基本已经安定下来,小民收货了两季粮食,交够给王浩的农税后,剩下的能让他们过个好年。
许多百姓趁着这个档口,打算给自己家里的孩子们说媒娶亲。
王浩这边虽然进入冬季,但还是没有下雪。
地里的冬小麦如果能有一场雪盖下来的话,过冬更容易,来年也能丰收。
急的李邦华都请求王浩祭祀天地以求雪。
苟步励也表示自己可以来做一场法事。
王浩想了想也便同意了,只是祭祀典礼他表示从简即可。
天地祭祀,这是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王浩没法废除。
于此同时,农社在万安县迅速扩张。
在王浩都没有打算进兵的情况下。大半个万安县落入王浩的手中。
知县申芝芳已经彻底放弃了,转眼之间,他的辖地就只剩四分之一。
或者说,连四分之一都没有。因为在万安县附近区域,被一伙土匪给占了。
巡抚战败,连山中土匪都开始下山了。
幸存的大地主,慌忙请求知县剿匪,申芝芳想剿也剿不了。
他手上没兵没将,或者说整个吉安府都没什么兵力,怎么剿?拿头剿?
被逼无奈的地主们为了夺回家产,连土地都不要了,跑到王浩哪里去哭诉。
王浩听后,便派出三百正兵,五百农兵去扫清万安周边的土匪。
夺回了那些地主的家产后,几乎分文未动的交还给了地主。
然后分了他们家的田。
地主们的心情真是有惊喜又无奈。
但没有办法,王浩是他们请来的,在请王浩过来时,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十二月下旬,终于下了一场雪。
女眷一般不去扫墓,张氏和晓春只能在灵堂给王霸强上香,王浩只能一人带着护卫去给自己老爹的坟墓扫雪。
王霸强的尸体接收过来时,不仅自己的母亲,妹妹哭的异常伤心。
那些从王霸沟里追随而来的老人们更是哭的如同死了亲爹一般。
“先帝呀!”
苟步励一边主持葬礼,一遍为王霸强超度。
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袖。
胡一刀放开嗓子扶着棺材嚎啕大哭,张玉山在一旁看着棺材默默流泪。
王浩捧着灵牌,努力的让自己哭出声来,怕眼泪不够,便咬破舌头让自己哭出来。
此情此景,伤感动人。
搞得一旁的李邦华等人尴尬不已,只能跟着哭。
他们并不知道除了王浩以外,其实原先还有一位领袖,这大梁国已经传了二代了。
他们还以为那梁王是王浩造反的诨号呢。
但其实这王号是有讲究的。
这国号由王号变成而来,又带五行属性。
这五行之说是邹衍搞出来的,嬴政后来自居水德,因为周朝是火德,商朝是金德,夏朝是木德。
五行从木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朝代是相克的。
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朝代又是相生的。
汉朝灭了秦朝,是土德,新朝搞死西汉,木德,东汉重夺政权,是金德,刘备继承,所以季汉是火德,故此又叫炎汉。
魏国自然以为自己是正统,火德,晋水德,宋齐梁陈分别是土木金火,隋朝水德,唐朝土德,五代梁唐晋汉周,木金火水土。
宋朝继承的不是唐正统,所以是火德,至于元朝就比较麻烦了,由于西夏金国南宋都是它灭掉的,所以完全不知道该从哪往下排。
后来元朝继承金朝,为水德,民间也有大哉乾元,所以就根据乾的卦象宣称是金德的说法。
而朱元璋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承大宋,明属土;一种是继承大元,明属木。
但朱元璋就是要乱来,因为朱元璋姓朱,朱就是红色,而且他起家的军队叫红巾军,他建立的国家叫大明。
明就是太阳,是火,红色,他起兵时打出的口号是光复大宋,大宋是火德,所以他认为大明也必须是火德。
第一百零七章 大梁的国号的由来
至于清朝,纯粹乱来,想弄个水来克火。
连清字,都是专门找出来压着明朝的。
顺带一提,李自成的大顺,也是水德。
梁为木,苟步励为大梁的建国方针定位为起势后就苟着,坐等明朝灭亡,那么新生的政权,要么为了继承明朝正统而为土德,要么取克制明朝而为水德。
而木克土,水又生木。
那么无论灭掉明朝的新生政权立自己为水德还是木德。
大梁必取而代之!
这就是苟步励为王霸强挑选的王号。
可以说是充满了算计了。
............
这天,处理完万安县的事情后,苟步励找上了王浩。
“总督,这有个官司,钱茂才不在,交于了我,我觉得有些意思,便拿来给你看看,顺便商讨一下。”
“什么案子?”
王浩有些感兴趣。
苟步励说道:“起因是因为两家结亲,一家嫁女,但是这田产是按照人头分的,一人基础两亩田地,不够就多分旱田,但是这女子嫁过去,就成了夫家人,所以夫家人来讨要这田地,女方家自然不给,这就打起来了。
村长也理不清,只要上交,一路交到我这里。”
王浩听后,便明白这是分田政策出了纰漏了。
只要年满十二岁,男女皆有田可分。可是,女子嫁出去了怎办?她名下的土地,该归娘家还是夫家所有?
其实要是真论起道理来,那田是分给那女子的,那自然归女子本人所有,嫁到哪里就能带到哪里。
但女方的家人当然不肯同意。
“关于农民婚嫁,我等占领龙泉快一年了,有其他例子可援吗?”
”
苟步励回答说:“有些人家,换田成婚,两家之人,既嫁女,又娶媳,还有一些嫁人时,选择把田地折算进嫁妆,再有的就是让新郎家里出钱买回去,算是多出一份彩礼。”
王浩一时间也没对策。
这种例子还是头一次,家中只有女儿,或者只有儿子的,基本上都会遇到这种问题。
这是个很大的漏洞,养女儿的人家会吃亏,可能导致不愿女儿出嫁,因为女儿会把田给带走。
后世基层扩大下乡,能够将死者收回土地,新生者分田,嫁女这种,也有足够的基层干部处理。
但现在可没有那么多基层官员。
政令传到乡镇,便是农业社会的极限了。
以古代对基层的掌控力,收回死者的土地是不可能的,那几乎等于每年都要重新分田。
隋唐时期的公田,也是每年重新分配给农民,基层官员为了省事儿,干脆每年都维持原样。
导致死者的田收不回,新成年的丁田也分不到,最后把唐朝财政给玩崩了。
农社只是过渡性产物,而且已经与镇村机构效能重叠,往后分完田后,是肯定要废除的。
因为拿不出那么多俸禄。可若不给官职,随着时间推移,农社干部的积极性也消退了。
不过,农社能保证每个农民有几亩地,获得数十年的农村安定,已经很不容易了。
真的,一个田政能顺利实行,并保证数十年的农村安定,就已经算非常厉害的政策了。
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个政权,能纯靠农业来维持田政。
王浩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他起初想依靠工业,但是十七世纪的工业还属于早期工业革命,不但不能缓解土地矛盾,反而还会加速土地兼并。
以英国为例,工业革命兴起之后,竟导致大量农民无田可耕,因为资本兼并土地速度太快。
光荣革命以前,国王是反对圈地运动的,因为不利于国王征收农业税。
但是英国工业大发展,导致资本家疯狂兼并土地,国王碍眼那就干翻国王!
若在中国这么干,农民早就造反了。英国农民当然也造反,但人口少,底盘小,缺乏回旋空间,被贵族轻松镇压。
王浩也是要发展工业的,他可以想象,资本家在赚钱之后,肯定拿出大量银子置地。
基本上和带英差别不会太大。
所以王浩的解决思路是发展海外。
比如——印度。
而至于开拓印度,他有一个完美的人选,这人现在还在和自己当着邻居,就是离得有点远,在隔壁省。
当然现在谈这些为时尚早,现在要解决的是居然是女子嫁人,导致土地归属权出现纠纷。
王浩动用所有的智囊,收集各种意见,发现这个问题……无解。
只能进行换田婚姻,或者直接算进嫁妆里,不算的也只能让新郎家里花钱买回。
执行过程自然是相当麻烦,民间各种扯皮,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也能拿出来编排。
最终王浩做出决定:你家里没有女儿,还想给儿子娶媳妇,就得同意女方的田产,留在娘家不带过来。
没有什么政策是完美的,只要不出大问题,那就凑合着过呗。
............
苟步励刚走,马铭匆匆走进来:“总督,又回来一批先前打仗逃走的流民。”
“这是好事啊。”
王浩很高兴。
“之前打仗闹得太凶,老百姓都被官兵吓跑了,别看咱们现在占领了龙泉,可丁口才只有不到七万,须得多叫回来一些才行。”
“可龙泉的地,基本上都分完了,而且粮食也不多了。”
马鸣的职务是督差和监管钱粮,他有些郁闷的说道:
“士绅们献土之后,许多地主都跟着学。他们的地倒是分出来了,可他们的钱粮却没抄走。
从府城回来的游民,还有从外地过来投奔的流民,把家眷接来的乡勇家属,这些人手里都没粮食,连种子都要向咱们借。
本地佃户原本也没什么存粮,今年才积攒了一点,这开春后可怎么办呢。”
马鸣似有些埋怨:“正兵现在脱产了,一千多人,天天要吃三顿,还有个村村学,官吏的俸禄,先前咱们抄家抄出来不少粮食,但后面只分田,不抄家了,这粮食光靠秋赋可不够支撑的。”
客观来讲,王浩的存粮本来是够吃的。
但是和官府一战后,吸纳了大量的乡勇,流民、和周遭的其他佃户,都跑来王浩这里。
他们可没有什么积攒,都得靠找王浩借粮才能存活,不光借粮食,还得借种子。
除此之外,林场,和石场还有劳作的俘虏呢,那些人也得管着吃喝。
马鸣对王浩说道:
“总督,实在不行,找地主征粮食吧,咱们基本上只抄了原本兴贤乡的地主家,其他几个乡,地主家里几乎都没怎么动过,只分了田,他们肯定有存粮!”
王浩问道:“咱们的存粮,还能坚持多久?”
“打仗前,咱们没有扩张,能吃快两年,这扩张后,又给贫民分田分粮,还要给流民发粮食发种子,就只够坚持到四月份了。”
王浩仔细思考片刻,说道:“那就向地主借粮,同时咱们还有一个大礼包,我原本想开春后再去取的,现在看来得提前开这个礼包了。”
“找地主借粮我能理解,那个大礼包是什么?”
马鸣不解地问道。
王浩微微一笑:
“万安县,不是还存着一大批军粮吗?咱们找官府借粮去!”
(一百均定达成!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虽然还是一个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