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第一百一十章 面试

书名: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字数:4483 更新时间:2025-05-15 09:43:04

第111章 面试

泰和县是吉安府最富庶的前三个县城之一。

从地形上已经很接近吉安府城了。

和吉安府只隔着一个庐陵县。

并且沿途皆可做船沿着赣江进发。

龙泉还是太偏僻了,也不好发展,而泰和县就不一样了。

已经非常贴近吉安府,已经是核心区域了。

王浩的地盘,现在也非常有意思。

龙泉县全部稳固,占领时间最长。

而万安县几乎已经把外围的田给分完了。

就留下县城给知县。

再加上新占领的泰和县,几乎已经有了三县之地。

占领了泰和县后,齐修远带着几个书生把文献资料给整理了出来。

而李来顺在大军进驻后开始稳定县治。

其次他赶紧派人去通知王浩。

这出去打个小贼却直接拿下了泰和县,这不得好好解释一通。

同时,李来顺在攻下泰和县后,也没忘记去找万安知县要粮食。

这才是他来这里的主要目的!

万安县的士绅大族们,都很有意思。

他们先前凑了点粮食交给知县用于打发反贼。

但大头其实说是回去筹备,但实际上压根没有。

李来顺派出的信使去叫城,等待了两个时辰,依旧不见尾款。

别说尾款了,城头上连个人影都没有。

李来顺大怒,只在泰和县留了两个哨队紧守城门,亲自带队去万安县扫荡。

又杀了两个地主抢粮,并扬言不给粮就把万安县地主全杀光。

随即,又带兵在县城外呐喊示威,绕着县城骂申芝芳全家。

申芝芳惊惧交加,连忙交出答应的军粮,并告知李来顺士绅答应的尾款还需要筹措,需要宽限一些日子。

军粮本来就在县仓里,很快就搬了出来。

李来顺也不客气,直接在万安征调农社成员去运粮。

此次出门一趟,李来顺整整带回去超过十万石粮食。

顺便,还拿下了泰和县。

而至于申芝芳答应的尾款,则在十天后才凑齐交付。

这也是后话了。

............

龙泉县,虽然已经攻占了县城,但是王浩的办公地点仍然是武起乡。

原本的钱家门楣挂了块牌匾用红笔写下“总督署”三个大字。

他没有去和龙泉县城办公,纯粹是为了给刘汝谔一个面子。

不然自己要搬去哪里,刘汝谔怎么敢用县衙?

所以还不如留着这里。

“郎君,喝茶。”

莫楚楚提来茶水,亲手给王浩沏上。

“好。”

王浩接过茶杯一边喝茶,眼却盯着莫楚楚看。

莫楚楚回家省亲完毕,隔了两日不见情郎,便心生思念,向父亲告知要来武起乡去见王浩。

而莫老爷自从被王浩给分了田后,每日只是赌气躲在书房,他也知道女儿那是不可能劝回来的,便只能甩甩手同意后不管了。

同时,莫静然也在心底有一丝幻想。

因为王浩表现出的野心,实在太不像是要接受诏安的样子了。

特别是李邦华,刘汝谔,解学龙都投降王浩,并归在其麾下做事后。

莫静然就有那么一丝预感,这朝廷的诏安恐怕不会如愿了。

道理很简单啊。

李邦华,不用说,前兵部尚书,解学龙江西巡抚,就连刘汝谔都是一县主官。

那这帮人从贼图个啥?

他可不觉得是因为那三人怕死才愿意投降王浩的。

倒像是真的造反。

那李邦华甚至还将自己的妻儿老小给接过来了。

而解学龙也去派人接家小了。

李夫人来这里时很是懵逼,堂堂的朝廷诰命夫人,变成贼婆子。

有了这些人的行为打底,莫静然有时候也在想,若是这朝廷诏安失败。

那王浩又被围攻怎么办?

又然后朝廷围攻失败,那王浩会不会趁机扩张到整个江西?

进而在扩张的外省?

最后在一统天下!?那自己岂非成了国丈!

想法很大胆,在莫静然脑子过了一圈后就被他给掐灭了。

莫静然摇摇头告诉自己要忠君,但是这个念头一但生起,就算掐灭了也还是会冒出来。

莫静然无奈,只能选择走一步看一步。

算算时间,诏安使者过完年也该来了。

要不要让女儿提前和王浩结婚呢?、

莫静然陷入沉思。

也许可以试试?

他对自己说到。

王浩这边,还在和莫楚楚闲聊。

莫楚楚望着王浩,有些心疼地说道:“郎君瘦了,累得脸颊都凹进去了。”

“害,没事,前段时间又是反围剿又是分田的,各种忙,很多时候,不能枯坐总督署,还要亲自去各村镇巡视。一些大族出身的官员,总是不让人省心。

不过现在闲下来了,这个冬天正好休整休整。”

王浩放下茶杯,携住莫楚楚的手,将她拉到自己大腿上。

少女温软的身子入怀,带着一股兰花的幽香。

第一百一十章 面试

虽是冬季,可王浩仍然能在大腿表面感受到女子那弹性十足的臀肉在自己大腿上压出的浅浅印痕。

被王浩携住手拉进怀里,莫楚楚的脸颊飞红,她嗔怪道:“郎君,还是白天呢。”

王浩哈哈一笑:“没事,这个时候没什么公事,不会有人来打扰咱的。”

听到王浩这么说,莫楚楚顿时放下心来。

她抬眼看着爱郎,话语里带着几分心疼和一丝埋怨:

“郎君就算要节俭,也不该顿顿杂粮饼子配菜汤的。”

说着她伸出玉手,轻轻抚摸着王浩的面颊,眼里满是心疼:

“郎君比妾身初见时,要瘦多了。”

白嫩如玉的温热小手在脸颊上滑过,王浩惬意的蹭了蹭,又说道:

“知道了,我以后多注意,主要是要给下面的人立个榜样,所以决不能铺张浪费。”

莫楚楚依靠在王浩的臂弯里,眼神迷离:

“那妾身给郎君做点小灶?不知郎君喜欢吃什么?”

看着怀中女子那副动人的摸样,王浩有心跟她开开玩笑。

“我呀,现在最想吃的,其实是你......”

他还没说完,只听门外传来一声:

“报!”

王浩赶紧放开莫楚楚,顺带整理了一下衣襟。

而莫楚楚也梳拢了一下发髻,检查衣着。

王浩整理好衣襟后,对外说道:

“进来,什么事?”

他才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对外面的手下发脾气。

门外的担任秘书的一个秀才接过传令兵的信报,交给王浩。

而王浩一看是李来顺写的,第一反应是以为李来顺和紫金梁的交战出了岔子。

“李来顺该不是打不过那个紫金梁,才派人过去求援的吧?”

带着这份疑惑,王浩拆开了信封。

读完后,他脸上的表情甚是古怪。

连莫楚楚都以为是什么坏消息,忙问道:

“郎君,出什么事了?”

王浩这才反应过来,喃喃地说道:

“泰和县,被李来顺给打下来了,就这么简单拿下来了?那泰和知县是干什么吃的,老子都要跟他做邻居了,他居然还能派人去收进城税?脑子是怎么想的?”

事实上,真不能怪泰和知县这么想。

明朝地方官普遍是只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出什么事,那就算反贼近在咫尺,多半也是该干嘛干嘛。

危机意识足够的,会提前备战,警戒,编练乡勇。

那些庸官就真的是啥也不管只管捞钱了。

莫名其妙得了一个县城。

王浩都有些懵了。

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

“得给李来顺嘉奖,军功薄上再记一笔,参站将士也要赏田,另外就让李来顺驻扎泰和县,在就地征兵,扩充部队吧。”

王浩暂时想到的,也就这么多了。

突然多了一个县,原本够用的人手就开始紧张了。

一千六百人的正兵也不太够看了。

王浩打算将正兵的规模提高的三千人。

每县驻扎一千人的部队。

农兵的规模也要增加到六千。

就是这一扩张,老兵的占比率又要降低了。

看来这个冬天也不能闲着了,必须狠狠地操练他们。

决定好计划,王浩又看向信报。

边上的莫楚楚也是搞明白了真正的原因,也开始恭贺道:

“恭喜郎君,又拿下一座县城。”

王浩微笑着说道:

“也是运气使然,那泰和县知县准备不周,又毫无警惕心,这才被一次偷袭给轻松拿下。

对了,我得赶往泰和县视察一圈,上面线报上提到的计策提供者齐修远,我对他很感兴趣,去面试一下。”

见王浩准备出门,莫楚楚默然离去,再次回来时,手上多了一件氅衣。

“郎君慢走,路上小心。”

莫楚楚一边为王浩披上氅衣,一边在他耳边叮嘱道。

王浩站着不动,任由莫楚楚为自己披上大氅。

随后拥抱了一下对方,这才带着侍卫,骑着马前往泰和县。

............

泰和县,李来顺在齐修远的辅助下,写了安民告示,让手下到各街道张贴。

做完这后,他拍了拍齐修远的肩膀说:

“你做的不错,做事有章法,我已经在信上提了你几句,相信过不了多久,总督就会来见你了。”

“可是大梁王?”齐修远问道。

李来顺不置可否:“当然,除了梁王,还能是谁?”

“多谢将军”齐修远拱手道。

府衙,从县学找来的秀才们,正在干活。

他们不敢拒绝,害怕被反贼一刀砍了。

又有齐修远监督,连偷懒和耍滑都不敢。

为了安抚人心,齐修远找李来顺借了二十两银子,承诺他们做好就赏赐给他们。

都是些贫寒秀才,真正有钱的读书人,哪会留在县学?

现在能有钱赚补贴家用,顿时就不在担惊受怕,开始好好做事了。

一个哨长突然跑进来,低声说道:“总长,县库里没啥钱财,不过知县带走的三千两银子已经收缴,典吏家抄出两千多两,还有那师爷家里也抄出四百两银子。”

“呸,一帮狗官!”

李来顺骂道:“等运粮队回来了,立即把银子搬上船,总督那边正缺银子呢。”

不抄士绅的家,只分田还有一个坏处,那就是在创业初期,家底较薄。

这也是王浩不敢学其他穿越小说大撒币的原因。

他是真的穷。

齐修远在县衙里监督,过不多时,李来顺带人进来,见面便笑着对他说道:“总督来了,要见你呢。”

齐修远不敢耽搁,立马动身随着李来顺去见王浩。

在县衙后面偏厅见到王浩,李来顺向王浩介绍到:

“总督,这位就是齐修远,本县秀才出身,字航宇,是个会做事的,正是在他的计策下,我才夺了这泰和县。”

王浩微微颔首,顺着李来顺的指的方向看去,却见那齐修远穿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衫,头上带个飘飘巾。

长长的细飘带垂在身后,面相较为清瘦,但不失儒生风范。

齐修远拱手作揖:“航宇拜见梁王。”

王浩笑问:“为何愿意从贼?”

齐修远面色如常,回答说:“梁王部下入乡分田,惩治乡霸,安抚孤寡。

起兵着不为财货所动,此大智慧也,古今起事者又有几人能做到?在下窥之一项便知梁王必为雄主。”

王浩点点头,继续问道:“你可知我怎么做事的?”

“听说了,杀地主,抑豪强,均田地,废奴籍!”齐修远回答。

王浩询问道:“这做法可有不妥之处?”

齐修远回答说:“起事之初,必行凶暴,总督不妥之处,在于对士绅太过宽仁,吾听李将军之言,他本来只是因为缺粮才来泰和县的,依在下只见,便是总督辖区地主,家里存粮足够总督在扩张几倍的兵力了。”

好吗,居然还是个狠角色。

看来很狠地主啊。

王浩说道:“我不滥杀,实是养望,你可明白。”

齐修远拱手道:“在下明白,总督此举,是在给那些惊惧,观望的士绅看的,他们怕自己被杀了分地。

如果总督只留在龙泉,他们才懒得管闲事。

倘若总督今后仍然只是分田缺不滥杀,而且官府难以剿灭,他们可能会暗通曲款,选择跟总督悄悄合作。”

这个分析很对,对地主的心思看得很透彻。

真的,只要不伤及自身利益,就算反贼把隔壁县闹翻天,这里的地主都不愿掏钱练兵。

一旦王浩做大了,只要不乱杀地主,就算分了他们的田又怎么样?

李自成杀得多狠啊,可打到北京,满朝文武还不是磕头相迎?

相比之下,如果今后让士绅们从王浩,李自成,张献忠之间选择。

那当然是选王浩的概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