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长乐
作者:九巾木 | 分类:古言 | 字数:24.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0章 忠义难两全
太后娘娘牵着赵瑛的手往殿门而去。
安阳长公主跟在祖孙后面。经过谢峥时,她停住脚步,对谢峥小声说道:“今晚,大门进。”
说完,扬长而去。
“你……”,赵珩就站在谢峥身侧,姑母说的话他也听得一清二楚,心下大骇,谢峥和姑母什么时候走到一起的?
他是想过让谢峥当他妹夫,但没想过让谢峥成为他的长辈-姑父啊。
谢峥见赵珩眉头都皱成川字,知道他想差了。
“等没人再跟你解释。”
永泰帝已无心再坐下去,起驾回宫,把宴会留给赵珩善后。
不服老都不行,他这两年来,越来越觉得疲惫。
回到慈宁宫,太后看着懒散坐在椅子上的女儿,厉声问道:“你干嘛要去招惹谢峥?你府里的那些人还不够吗?”
姑侄两人对视了一眼,太后老人家的耳力是真的好。
“母后,女儿没有招惹他。”
“那你跟他嘀咕什么?”
葵葵众目之下,她堂堂一个长公主就敢对朝臣放浪形骸。
安阳长公主朝赵瑛努了努嘴,“您问您的好孙女吧!”
“这关长乐什么事?”
安阳长公主憋着笑:“她的事可多了去。”
“皇祖母,”赵瑛拉了拉太后的手,“孙女想嫁给谢峥。”
赵瑛说话做事都喜欢直接干脆,讨厌弯弯绕绕。
“啊?”太后没想到听到的居然是这样的,愣了片刻,才问道:“什么时候的事?祖母怎么不知道?”
“从孙女第一眼见他,就想嫁他。”
太后更惊讶了,“你,你那时才多大呀?”
安阳长公主走了过来,坐到太后的另一侧,拉过母亲的手。
太后顺势侧身过去,面对着安阳长公主。
“母后,听女儿慢慢跟您说。”
安阳长公主绘声绘色把赵瑛化名为卢瑛如何接近谢峥,两人如何发展说了一遍。
太后听着听着,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有皇祖母在,长乐想嫁谁就嫁谁。”
赵瑛有些为难的样子,“还不知道他家里人怎么看?”
安阳长公主说道:“这是谢峥的事,他要是连这都搞不定,我看你也不用嫁了。”
“那我父王的事?”
三人都沉默了。
太后开口了,声音有些沧桑,“十六年了,再怎么样,这件事也该有个头啊!”
她拍拍孙女的手背,“没事,长乐,这事祖母跟你皇伯父说去。你和谢峥的事先不要公开。”
东宫书房里,赵珩一坐下,就迫不及待问起谢峥。
“你今夜为何要去长公主府?”
“找人。”
“找谁?”
“臣之前跟殿下提过,臣有一心爱之人。这次乌亘使团来,臣怕有心之人报复,便让她住进长公主府。”
还好,还好,只要不是去找姑母就好。赵珩提着的一颗心落回原地。
“那女子叫什么名字?怎么会和姑母认识?”
“她跟臣说她叫卢瑛。”
“和长乐同一个名字啊?”
真的是好巧。
赵珩见谢峥欲言又止,“你干嘛?有话直说!还有这卢瑛怎么认识姑母?”
谢峥抬起头来,一字一顿说道:“她一出生就认识长公主了。”
“什么意思?她一出生就认识姑母,孤怎么会不认识她呢?”
“殿下也认识她。因为她从一出生也就认识了殿下。”
看着谢峥说话凝重的表情,再深思一下他话里的意思,有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你……,她……,”
“直到今日,臣才知道,她有另一个名字。”
“啊!”赵珩虽猜到了几分,但还是难以置信。
“长乐?”
谢峥点头。
兜兜转转,自己还是当上了谢峥的大舅子。
甚好!甚好!
赵珩面带微笑,舒服地瘫在椅子上,却见谢峥古井无波的样子,“你什么意思?不高兴长乐骗了你?”
“不是,不管她叫卢瑛还是叫赵瑛都是臣想共度一生的人。只是她为何要瞒着我?”
赵珩坐直身子,“可能是我皇婶婶吧,因为我皇叔的事一直过得谨小慎微的,估计她说了什么让长乐听到了。你别看长乐说话有时凶巴巴的,其实心最软的,最不喜欢给人带来麻烦。你看我父王之前不是想选叶闻璟做我妹夫吗?他觉得叶闻璟那家世背景配长乐最为安全了。你的话,多多少少有隐患在。我父王他就是想的太多了。如果我父王就是不同意你们的婚事呢?”
“自古忠义难两全。如果是那样,臣会卸甲归田,和阿瑛做队普通平淡的夫妻。”
“你的抱负呢?”
“大晟不是只有臣一人能领兵打战。没有臣,大晟照样能屹立不倒。可如果没了阿瑛,臣这辈子都会活得不痛快。”
赵珩早已娶妻,后院中也不只一位太子妃,实在不能理解谢峥的深情。
“长乐对巴林说的话,你也听到了,你要是娶了她,就不能再有二心了,你能做到?”
“殿下,臣现在说能做到,估计您也会觉得臣只是说说而已。那您看着就是,如果将来臣做不到,随您处置。”
皇宫外,司家马车里。
当司相听完儿子的话,久久不出声。
他女儿要绑的那人竟然是长乐郡主。
不要说是他女儿了,他自己手上也不见得多干净。
赵瑛已经揭开了冰山一角。
“父亲!”
司云泽忍不住叫出声来。自从长乐郡主出现后,他心里总有种大厦将倾的不安。
“回去再说吧!”
司相摆摆手,闭上了眼睛,头靠在车壁上,像是被抽去了精气神。
一个长乐郡主他倒不怕,但是得罪了她一人,相当于得罪了太后娘娘,安阳长公主,现在又增加了谢峥一人。如果他没看错的话,太子赵珩也护着赵瑛。将来这大晟都是太子的,他得罪不起。他已是位极人臣,可儿子的仕途才刚刚开始。他要不要就此止步,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希望陛下看在他多年的辅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不要深究。
他心里十分清楚,司府不能被深挖。
他睁开眼睛去看儿子,这是自己一手栽培的儿子,十年后,二十年后又会是另外一个自己,家族的荣耀的沿袭全在他一身。
罢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