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郡主长乐

作者:九巾木 | 分类:古言 | 字数:24.7万

第82章 让他们一家团圆吧

书名:郡主长乐 作者:九巾木 字数:2215 更新时间:2025-05-14 09:44:54

这日,永泰帝下朝后带着赵珩直奔慈宁宫。

昨日慈宁宫的宫人带来了太后的旨意,她老人家想和儿子孙子一起吃顿饭。

太后已多年不曾主动邀请永泰帝来慈宁宫了,都是永泰帝自己主动来请安。所以破天荒的一次邀请,让永泰帝心潮翻涌。

一下早朝就带着太子来了。

到了慈宁宫,太后正在用早膳。听宫女来报,她放下筷子,“再添两副碗筷。让午膳房送几道圣上和珩儿爱吃的来。”

宫女领命退下。

“母后安康!”

“祖母安康!”

太后点头,“坐吧!不用多礼。就当寻常人家那样用顿饭吧!”

两人坐在太后一左一右的位置。

等到菜上齐了,太后让宫女太监都退下,把门关上。

“不用宫人布菜了,我们自己来吧!”

太后每道菜都夹上两三筷子,慢慢咀嚼着。

三人安静地吃着饭。偶尔只听到碗筷碰撞的清脆声音。

太后见两人也吃了六七分饱了,放下筷子,轻声细语说道:“哀家今日叫你们前来是有两件事要说。”

“母后请讲!”

“第一件,哀家要给长乐赐婚。早点让她成亲,哀家也能早点安心,免得又来个什么王子要和亲。”

“母后有满意的人吗?”

“谢峥!哀家就看中他当孙女婿。”

永泰帝心里吃了一惊,怎么会是谢峥?

“可谢老太君说过要谢峥自己选妻室。”

“怎么?长乐哪里配不上她家小子了?哀家拉下这张老脸,亲自跟谢老太君说。”

永泰帝心里虽不喜这门亲事,但母后难得一次开口,他不好反驳。他就希望谢老太君能把硬气坚持到底,拒了太后的赐婚。

赵珩虽没有插嘴的份,但喜形于色。这下好了,自己真的要当谢峥的大舅子了。

永泰帝脸带微笑,恭顺说道:“母后的眼光极好。谢峥是朕看着长大的,最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太后点头,“第二件事……”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永泰帝的脸上,语气坚定:“今年七夕那日,哀家要见到荣王。”

七夕是太后娘娘的生辰。

这句话像个闷雷炸在永泰帝的头顶,已经有好多年,没人敢在他面前提起荣王这两字。

赵珩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可母后,儿臣也不知荣王现在在哪里?”

这话太后是不信的,以她对永泰帝的了解,他是不可能放任荣王不管的。

但她也不想点破。

“现在离七夕还有好些天。张榜到大晟的各个郡县,总能找到他的。这事就交给珩儿去办。”

“是。”赵看了父王一眼,见他没吭声,就硬着头皮接下任务。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声音带着哀伤:“都十六年了,你也该放下了,让荣王一家团聚吧!你虽说不是哀家亲生的,但你一出生你母妃就去了,哀家把你接到身边,也是当亲子养大的。即便后来哀家生了荣王,哀家可曾亏待了你。当年你父王为立长还是立嫡苦恼时,来问哀家意见。哀家彻夜难眠,想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劝你父王立了长。你和荣王都是在哀家眼皮底下长大的,哀家最是了解你们兄弟的为人。荣王一心痴迷丹青,对国事厌恶至极。他又心肠极软之人,义不掌财慈不掌兵。像他这样的人,江山社稷交到他手里,估计没几年就毁了。可你不一样,你自小就知道不是哀家亲生的,你比别的皇子勤奋,也比别的皇子心性坚定。你比荣王更适合来当这个皇帝。只是哀家没想到梁国公府会想扶持荣王上位。你也知道荣王对此事一无所知,他那时眼里除了他的画就是他的王妃了,他就想当一个富贵闲散王爷。你铁腕手段灭了梁国公府,他跑去求你放了安阳的驸马。你不答应,把驸马也杀了。驸马是他自小的伴读,安阳是他最疼的妹妹。因为他一人,害的梁国公府满门抄斩,害得他好友身首异处,害得他妹妹成亲才两年就守寡。你说他还能在京城里待得下去吗?他就怕再有一天,因他正宫嫡出的身份,又有一大波人命染黄泉。儿啊!自你登基后,为娘没跟你提过一个要求。今日,娘求你,让你弟弟回来吧!让他们夫妻父女团聚吧!让长乐见见她爹爹!”

“母后!”

永泰帝跪了下来,趴在太后的膝上。赵珩也跟着父王跪下。

太后抚摸着永泰帝的头顶,像儿时那样,“荣王自小就喜欢跟在你后面,什么事都听哥哥的。他是什么样性子的人,你还能不知道吗?儿啊!你是一国之君,心胸要如海纳百川那样。娘老了,不知还能活几年?你要是还念在我们母子一场的情分,你就让你弟弟一家团圆吧!”

“母后,这几年,儿子也甚是想念弟弟。儿子派人去把弟弟找回来。”

“好!好!娘就没有什么遗憾了。等荣王找到了,他要是不愿意在京城里待着,就让他带上王妃,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从太后宫里回到御书房,永泰帝心情低沉,见赵珩站在一边,遍问他:“你皇祖母想为长乐和谢峥赐婚,你怎么看?”

谢峥是永泰帝给儿子备下的能臣,将来是要给儿子当左膀右臂的。

“谢峥自小与儿臣朝夕相处,情分非常。儿臣深知他的为人,最是忠君爱国,绝无二心。他和长乐倒是挺合适的。”

所以今日听皇祖母说起皇叔的往事,他心有戚戚。

“那就好。还有,司相早朝时提出要告老还乡,朕想准了。水至清则无鱼,其他的事就既往不咎吧。”

“是,儿臣明白!”

赵珩嘴里应下,心里却不这样想,想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哪里有那么容易的。该揪出来的事还得把他揪出来。

“乌亘使团也没什么好谈的,打发他们回去得了。他们还是想和亲的话,随便塞个人就是了。”

“父王,”年轻的太子抬起下巴,目光坚毅,“儿臣不同意和亲,不管是塞哪个人去,都是打着大晟皇族的旗子去和亲。乌亘一向不守承诺的人,不用跟他们好脸色,免得他们得寸进尺。”

永泰帝看着儿子,还是年轻好啊!一腔热血。不像他,老了后,血也冷了,总想着息事宁人。

“好,就依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