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雁荡刺卫传

作者:霖江南 | 分类:仙侠 | 字数:67.6万

第一百一十回 妙龄女子

书名:雁荡刺卫传 作者:霖江南 字数:4597 更新时间:2025-05-18 09:49:47

张秋官突觉背后凉风袭来,使招“反臂劈柴”式格去。

即闻有人喊道:“休要倚多欺少!”寒声甫歇,人影忽地一闪,张夏臣仗剑抵住,剑尖已及桂暮秋手腕。

叶风舟见来势迅猛,不及多想,顿足一招“踏雪寻梅”式,荡开张夏臣的宝剑,接着回首并指,向他“膻中穴”戳到。

桂暮秋急忙趁隙足尖点地跃起,堪堪躲开剑尖。

张秋官立时变招,挥剑“刷刷刷”三下分刺叶风舟背心。

仓促之间,叶风舟无法回转,旋使招“灵狐奔月”式,提起腾空而起,反手一招“望穿秋水”式,打向张夏臣右肩。

张秋官如影随形,跟着运劲持剑进逼。

桂暮秋已跳出了圈外,横剑怒目而视。张夏臣也托地倒纵丈余之外,目不转睛的盯着他。

叶风舟叫道:“秋儿,不要轻举妄动。”

桂暮秋嫣然含笑,道:“我倒要领教一下太乙玄门剑,究竟有多厉害!”右手一挽剑花,径朝张夏臣攻来。

叶风舟只得一边招架张秋官,一边兼顾着桂暮秋。

张夏臣身法甚是敏捷,只见他错步旁闪,抬手持剑使招“黄雀出林”式,刺向桂暮秋胸口。

叶风舟喝道:“夏臣师兄,手下留情!”急忙虚晃两掌,嗖地疾射过去。

龙虎山五剑士等都不识得桂暮秋,见叶风舟飞身施救,且出手奇快、奋不顾身,无不暗自惊诧。

张冬君迷惑不解,问道:“叶亭主,这位女子乃何许人也?”

叶风舟陡然一作转念,不由心想:“早该亮出秋儿名头,来避免这场恶斗。”当下朗声道:“他乃桂王府郡主,慕容素素是也!”

果不其然,大师兄张冬君听毕,忙叫道:“大家住手!不要打了!”张秋官、张夏臣遂回招撤剑,托地跳到他身边。

叶风舟长吁了口气,双手抱拳,道:“多谢冬君师兄。”

张冬君打量桂暮秋几下,冷冷的道:“想不到你叶风舟身为雁山亭主,竟会与元廷郡主猫鼠同眠。”

叶风舟脸色泛红,道:“师兄误会矣,在下......”

还未等他说完,张冬君便深作一揖,讥讽道:“叶亭主,等你到上都做了那桂王爷的乘龙快婿,还望多多美言,及早放回我师傅。”

叶风舟困窘不已,忙还礼道:“冬君师兄真是误会了,我们两个只不过......”

张冬君大声道:“师弟,咱们走!”转身而行。

叶风舟喊道:“且慢,冬君师兄。实非诸位想的那样,请容在下说明其中缘由。”

张冬君头也不回,道:“叶亭主,宝物在你手中的信息已传遍大江南北,你切莫忘记自己乃宋人之嗣,好自为之罢。”言毕,五人大踏步而去。

叶风舟幽幽叹了口气,望着他们的背影怅然若失。

郑扶苏向前两步,诧异的道:“义父,你要做桂王爷的乘龙快婿么?”

桂暮秋至义子他身边,道:“苏儿,义父是否该和义母在一起?”

郑扶苏点点头,道:“理所当然。”

桂暮秋翠袖半遮玉颊,咯咯笑道:“桂王爷乃你义母之父,那你义父是不是他的乘龙快婿?”

郑扶苏恍然大悟,道:“原来桂王爷是我的义外祖,那义父自然是他老人家的乘龙快婿矣。”

叶风舟侧首看着二人,复长叹一口气,道:“勿要在这里叨叨了,咱们也走罢。”

时正值芳春时节,江南小雨靡靡。

薄暮光景,骤闻“嘚嘚嘚”马蹄之声,庆元府辖地的正南官道上,三人三骑飞驰而来。行至一座山下,一齐勒住缰绳。

左边男子约莫二十六、七岁,头戴方巾、外裹交领道袍。只见他指着前方树林,道:“秋儿、苏儿,城内鱼龙混杂,恐徒生事端,咱们今晚在这里打火。”

右边女子大概桃李年华,体形纤巧削细,肌肤胜雪,身穿一袭紫色襦裙。闻言螓首点点,柔声道:“风舟,你去摘些野果充饥。”

后面那灰衣少年便跳下马,道:“义父、义母,孩儿去打几只野味。”

正在这时,忽见远处疾步走来五个和尚。

叶风舟一瞥之间,忙小声道:“咱们快避到路边,让他们先过。”

但见五个和尚精目炯炯、步法矫健,显然是身怀高深武功之人。少顷来至近前,为首的和尚向三人望了一眼,合十唱声“阿弥陀佛”之后,片刻奔入丛林。

桂暮秋小声道:“风舟,他们是甚么人?”

叶风舟额手相庆,道:“乃少林寺的四大金刚,估料已知晓宝物信息,所幸未认出咱们,否则又须与之苦苦周旋。”

郑扶苏惑然道:“义父,四大金刚只四个人,他们是五个人,另一个和尚是谁?”

叶风舟道:“为首的和尚名叫觉悟大师,乃国清寺达摩院首座弟子,我曾在永嘉府时与他见过。”

三人随后寻下一处山洞,吃些干粮野果。谈笑一会,铺些枯草各自就寝。

睡到半夜,忽觉洞外“呲呲”有人经过。

第一百一十回 妙龄女子

叶风舟登时惊醒,忙屏息支耳聆听。

旋听有人大声聒噪道:“毋论甚么雁山鸟宫的卫使,不交出宝物就结果他!”

另一人道:“咱们结果他,便如同开罪了十六亭。倘展南征派刺卫大张挞伐,咱们绝非对手!”

先前那人道:“雁山遭受官兵围剿不久,业已死伤惨重,于今是树倒猢狲散,莫非还怕他们不成?”

居有顷,另一人道:“即使如此也不可不防,到时随机应变。”说着话,径往新昌县城去了。

叶风舟见桂暮秋、郑扶苏二人熟寐,不忍唤醒。便独自走出山洞,施展轻功悄悄追去。

此时月低云稀,凉风瑟瑟。

但见前面有几条黑影,正穿枝越树飞奔。月照之下头顶发光,赫然竟乃傍晚见到的那五个和尚。

叶风舟心想:“他们要算计雁山亭卫,我岂能置之不理?”

眼见那几个和尚纷纷跳入城楼,穿房越脊向西北角飞驰。

叶风舟轻功甚是了得,足点一点便落在高约三丈的墙上,跟着双脚力顿,嗖地一声赶了过去。

又行约一炷香工夫,到了一座民居之外。为首和尚停住略作回视,率先落入院中。

叶风舟藏在墙外一株大树上,凝神俯瞰。

为首和尚立在堂屋门前,合十唱道:“阿弥陀佛,施主出来罢!”

“吱呀呀”作响,堂屋门打开,一名妙龄女子喝道:“甚么人?”

为首的和尚道:“老衲法号觉悟,乃国清寺达摩院首座弟子!”

那女子冷冷的道:“在下不认得甚么觉悟大悟的,你们寻我何事?”

觉悟大师道:“女施主,交出十六亭金令可饶你性命,否则,休怪老衲等无礼。”

那妙龄女子一言不发,噌地挥剑向他疾刺而至。

觉悟大师袍袖挥起,荡开宝剑,喝道:“女施主,切莫执迷不悟!”

妙龄女子冷笑道:“尔等身为空门弟子,不去烧香拜佛,却投靠朝廷甘作鹰犬,是谁执迷不悟?”

只听觉悟大师傲首而视,道:“吾等非为一己之私,乃为云云苍生着想。倘总亭主金令落入官兵手中,你十六亭必然大祸临头!”

妙龄女子问道:“然金令在你手中,又有和用处?”

觉悟大师朗声道:“施主若交给老衲,我一定送还给展总亭主!”

妙龄女子毫无惧色,道:“不敢劳烦尊驾,在下会亲自前往雁山。”

觉悟大师道:“既然如此,施主请将藏宝图交出来。”

妙龄女子咯咯笑道:“大和尚乃方外之人,要藏宝图何用?”

觉悟大师道:“此乃不祥之物,老衲暂且代为保存。”

妙龄女子抚了一下手中宝剑,道:“净说些荒唐之言,大师莫如教我交出宝物,放下屠刀,皈依空门?”

觉悟大师颔首道:“老衲正有此意!请施主不再造杀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妙龄女子笑道:“我放下宝剑,便能成佛么?”

觉悟大师道:“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妙龄女子莲步轻移,踱来踱去,道:“如此说来,你佛教弟子都是些大慈大悲之人矣?”

觉悟大师道:“我佛门弟子所作所为,千百年来有目共睹。”

妙龄女子稍作思索,道:“你佛门宗旨本就乃荒谬邪说,何来大慈大悲?”

那觉悟大师神色茫然,道:“女施主,此话怎讲?”

只见妙龄女子驻足傲首,道:“佛万物皆有生命,是也不是?”

觉悟大师摇了摇头,道:“我佛没说万物皆有灵性,只言宇宙分为外器世界和内情众生。外器世界是没有灵魂的,如石头、大山等。内情众生六道里面的众生,是有灵魂的。”

妙龄少女俏目眨了眨,道:“草木飞虫,可算有灵性么?”

觉悟大师点点头,道:“不错!”

妙龄女子道:“那这些算不算生命?”

觉悟大师迟疑片刻,道:“俱属六道之外,算是生命却无有灵魂。”

妙龄女子道:“何谓内情众生?何谓外器世界?”

觉悟大师微闭双目,道:“我佛《楞严经》真鉴述:世界即世间。别经云,世间有二:一者众生世间,即有情根身;二者器世间,即无情器界。”

妙龄女子听毕仰天而笑,道:“树木若无情,怎会秋枯春茂?水若无情,怎会日照而涸、冰融而盛?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尔等有情怎会剃度堕入空门,岂不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乃孝之始也?尔等若有情,怎会不婚不嫁,跳出三界外,摆脱六道轮回?既然不在六道之内,那便属外器世界!还在这大言不惭,给我讲甚么有情无情!”

觉悟大师不由略微一怔,道:“这个嘛,空门弟子皆为普渡芸芸众生,抛弃小家,而成全大家。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妙龄少女又发阵阵娇笑,道:“但芸芸众生都如尔等这般想,何用佛祖来渡?待百八十年之后,众生世间还有人乎?”

觉悟大师老脸泛红,道:“女施主,休那里伶牙俐齿的诡辩。我佛法力无边,岂是尔等凡夫俗子所能顿悟之!”

妙龄女子鼻子哼了一声:“那咱们且一论你们佛门的四种清净明诲,三渐次修为。”

觉悟大师道:“所谓四种清净明诲,乃我佛大成之义。昔佛祖讲禅,阿难整衣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佛曰: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妙龄女子娇笑道:“那你为何自不修行,光教他修?”

觉悟大师汗颜无地,低头缄舌闭口。

妙龄少女又道:“三渐次者,乃楞严经中佛欲说修行地位。而先说此三等次,以为根本。以由一切地位虽有浅深不同,而皆以此三种而为进行之本。故经云:如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也!一除助因除助因者,谓除众生助恶之因也。助恶之因,即五种辛也。五辛者,即葱菲薤蒜兴渠也。谓此五辛,食则能发淫恚,邪魅所着,天人远离。是故修行之人,欲得菩提。必先断除此五种辛菜也。故经云: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也。二刳正性刳,剖也、破也。正性,即众生淫杀之性也。以一切盗妄等恶,皆由淫杀而起。若欲修菩提者,当用剖破淫杀之性,勿令毁犯。故经云: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大和尚,在下可有记错?”

觉悟大师期期艾艾道:“女施主背诵的一字无差!”

妙龄女子轻点螓首,道:“葱、菲、薤、蒜、兴渠即为五辛,空门弟子必须远离。请问大和尚,然否?”

觉悟大师道:“然也。”

妙龄少女笑道:“但五辛也乃内情众生,然否?”

觉悟大师额头沁出豆大汗珠,道:“然也!”

妙龄少女厉声道:“既为内情众生,佛曰众生平等: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那为何断言其为邪魅所着,天人远离?欲得菩提,必先断除此五种辛菜也?”

大树之上的叶风舟钦佩不已,心想:“果真冰雪聪明,论禅居然将一代宗师讲得自惭形秽。”

只见觉悟大师气贯太阳穴,脸上忽明忽暗。

妙龄女子转而柔声道:“大和尚,咱们再论一论二刳正性。刳者:剖也、破也。正性:即众生淫杀之性也......”

觉悟大师突然发出一声怒吼,道:“老衲无工夫听你教训,看掌!”纵身呼地扑将过去。

妙龄女子顿足避开,接道:“以一切盗妄等恶皆由淫杀而起,故指此为正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