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小传
作者:庐州时 | 分类:武侠 | 字数:5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九章 刺客大会(一)
荆州出城向西八里,有山耸立,山南之下有百户人家聚居于此,此处便是名震大唐武林的易剑山庄所在。
提起易剑山庄起源,可追溯至大唐建立之初。先皇太宗李世民年轻时南征北战,为大唐创建立下赫赫战功,后世经文又录有太宗皇帝麾下秦琼、李靖、程知节、尉迟恭等名将,却少有人知其背后有一战神,此人名为原逐流,膂力如神壮如铁塔,曾传李世民手下十名猛将围攻之亦不能近他身内三尺,游斗一千回合后更能反守为攻,一一击破。
原逐流跟随李世民征战多年,先为李世民贴身护卫,多次救主于生死之间,后又被李世民拜为授拳恩师。唐帝国建立之后,以其功绩本该加官进爵光宗耀祖,然而此人生性洒脱不拘名节又有祖训约束,便辞谢一切功名利禄飘然归隐。
李唐建立十年之后,李世民弑兄夺位登基为帝,开启贞观之治,大唐国力扶摇直上,引得世间万邦来朝。大唐西境吐蕃国本欲与大唐交好,但吐蕃国内有一密陀兰教自诩众生之神天下之巅,不容脚下之国耀武扬威,三番五次阻挠两国来往,甚至多次暗杀大唐使节。
而后大唐吐蕃和亲,就是后世所传的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千古美谈。然而密陀兰教密谋搅黄此事,半途要劫杀送亲部队。传闻劫杀当日密陀兰教教徒施展妖法邪术,大唐吐蕃两国随行数百护卫强兵虽全力抵抗仍旧死伤大半,就在此时突然杀出一奇侠,连斩数十人这才保得文成公主安然脱险,可惜此人连战之下气力不支,终于被密陀兰教教徒余下二十多人围攻生擒了去。
此事传回大唐,整个武林暴动震怒。原来,这助力奇侠名为原成云,乃原逐流之子,武学奇才天赋异禀,年幼时父亲原逐流南征北战,故而武学境界几乎从未得父亲指点,全凭自身悟性修习家传武学,二十多岁时便能与原逐流激斗一千回合才略显败势。初入江湖便似蛟龙入海腾掀巨浪,仅三年时间就将原家武学《九虎诀》之名发扬光大,时江湖巨擘柳家堡堡主柳应龙与其交锋三百回合便弃剑停掌甘拜下风。之后原成云与玄音门大弟子季留雪相识相恋结为夫妻,名满天下。天下豪杰黑白两道皆诚服他夫妻二人武德,共推举大唐武林第一把交椅。
原成云此番出手相助和亲部队,全因其父原逐流生前遗言,太宗皇帝待人厚德,追忆主仆之恩、师徒之情,便嘱托原氏子孙,如若日后李唐有难,定当肝脑涂地,以报当年恩德。
太宗皇帝得知恩师之子被俘,亦是龙威大怒,连夜下道圣旨建军以灭密教,这便是着名的“剿密军”,此军由当时皇亲统领,又由原成云之子原落风、易剑山庄祖师易自翩、鬼医仇秦、柳家堡柳召闻、柳召鸿兄弟为先锋,武林年轻一代纷纷响应参军。
剿密军练兵数年后,便在大唐吐蕃交界巴蜀之地爆发了影响大唐武林百年气运的“剿密大战”。此战中剿密军虽剿灭密教,救出了被囚禁数年之久的原成云,但也低估了密教的妖魔邪术,在邪术妖法加持下,密教高手皆有以一敌百之力,面对密教鱼死网破困兽之斗,剿密军死伤七成有余。
生死存亡之际,原落风与易自翩二人联手力刚密教顶尖一流高手四十多人,这才保得剿密军不至于全军覆灭。此一战后,大侠原落风顺应祖训归隐山林,剑仙易自翩死于仇杀羽化登仙,鬼医仇秦自毁功力专研医术不知所踪,柳氏兄弟中柳召闻战死,柳召鸿接任柳家堡堡主之位。
而剿密军中都为武林后起顶尖之辈,本该十数年后成武林栋梁,然而此战之后如此损伤几乎断绝了大唐武林大量武学传承,大唐武林也因此战元气大伤。
剑仙易自翩弥留之际,收杨平山为徒,传授自创武学《易剑诀》以及师门绝学《参阳剑法》残篇。杨平山苦心修炼数年终于融合武学气元两脉大放异彩,建立易剑山庄。当年剿密军残存弟子家眷因仰慕感恩剑仙易自翩之名,又受杨平山之邀,遂聚集荆州易剑山庄。如此一来,大唐武学传承十有三四的独苗都汇集于易剑山庄当中,成武林一大巨擘。
如今天下,原家后代隐世不出,大唐武林便只剩易剑山庄、柳家堡两大势力,大唐武林“西杨东柳”的格局也自此奠定。
官道之上,夕阳余晖斜照,杨灵风策马而归,在易剑山庄前下马入庄。
杨灵风还没走出几步,就见道北边宅子下有一中年人朝她打招呼道:“杨姑娘,你这几天可真忙啊。”
杨灵风道:“乔叔,这么早就关门了?今天没和吴爷爷下棋啊。”这位中年男子名叫乔子段,乃是易剑山庄请来的铸剑师之一。乔子段晃了晃手里的小酒坛道:“这不,准备去呢,昨天吴老爷子嫌我带的酒不好,下了一盘就罢了,今天就带坛好酒给他。”他忽的想起什么事来,问道:“哎,上回你突然找我买了四十多斤生铁熟铁干啥,这好些天成天又见不着你人?”
第二十九章 刺客大会(一)
杨灵风道:“正要和你说这件事呢。”说着,杨灵风马背剑鞘中抽出古墨北打造的黑剑“裂锋”,递给乔子段道:“我在荆州遇到个奇人,他口气不小,说你和吴爷爷还有曾叔的铸剑水平不如他。我不服气,就和他打了个赌,他找我要了二十斤熟铁二十斤生铁,说是能打造出一柄绝对不会被易剑诀震裂的好剑。”
乔子段听她这么一说,惊道:“这口气可有点了不得啊,说比我和老曾水平高也就罢了,敢说比吴老爷子厉害,我还真不服。”说着,他接过宝剑裂锋。
杨灵风稍稍迟疑一会,才道:“那个……这柄剑,我确实震不裂它,而且真的很顺手,比我之前用的剑都要好……”
杨灵风话还没说完,就见乔子段手捧裂锋一脸见了鬼神般的惊骇神色。
“这……这熔铸的手法……”乔子段轻轻敲击裂锋剑身,不可思议道,“这真的是用生铁熟铁就能打造出来的吗?”乔子段一抬头,转身就朝庄子另一头奔去。
黑剑裂锋出炉之后,杨灵风便知古墨北绝不简单,乔子段的反应也在她意料之中,他这急急忙忙跑出去,必然是与易剑山庄另外两名铸剑师吴融、曾书侬探讨此剑的铸造工艺。她将马顺手拴在乔子段家门老槐树下,便紧跟着乔子段出去了。
“吴师,吴师!”乔子段手捧宝剑裂锋,一头冲进一间大宅之中,就见小院内两人正低头弈棋。其中一个年岁较高的老者对乔子段不敲门就冲进来的行为很不满,抬头道:“吵吵什么,门也不敲,我要是落子落错了怎么办。”
乔子段先尊这老者一声“吴师”,又见棋盘那头的另一人,道:“哎,老曾也在这,真巧。你们来看这柄剑,这铸造手法是在捉摸不透。”
对于一流匠师来说,乔子段这一句话实在是有莫大的吸引力,本是全神贯注于棋局的吴融与曾书侬二人立马放下手里棋子,转身来看乔子段手里的宝剑。
乔子段道:“杨大小姐前些日子找我要了二十斤生铁二十斤熟铁,说是城里有个人放言能造出易剑诀震不裂的宝剑,刚才杨大小姐真带回来这柄宝剑。这宝剑我怎么看也不像全凭生铁熟铁铸的。”
曾书侬将裂锋仔细抚摸打量一遍,面露惊异神色,忽的想起一件事,转而向杨灵风问道:“之前你给我一些奇怪的机关小玩意,难不成也就是这个人做的。”
杨灵风点点头道:“是啊,就是同一个人。”
曾书侬道:“这剑……裂纹中的银丝到底是什么原料?还有剑身外的一层,应该是一层壳膜……如果说易剑诀都震不裂的话,那应该就是这剑上的银丝与外表的壳膜大有玄机了。恕我眼拙,真看不出这剑是如何打造而成。”
说着,他转而对旁边的吴融道:“吴老爷子给瞧瞧?”
吴融捋了一下胡子,接过裂锋宝剑,道:“哦?有这么玄乎?”这裂锋刚入手,他轻轻抚拭了一遍剑身,面色渐渐凝重,他又将裂锋调转个面朝下观察,忽的他双目爆发出精光,满脸皱纹也瞬得舒展开来,他口中颤抖道:“杨小丫头,你这……这剑……那个铸剑人是不是姓古?”
“咦?”杨灵风惊了一下,“吴爷爷,你怎么知道?你认识他?”
“快快快!”吴融猛地站起身来,手足无措中甚至一把打翻了棋盘,口中道,“快,快带我去见他!”
旁边的曾书侬道:“哎,老爷子,你这么怎么了?你认识那人?”
杨灵风也拦住他道:“吴爷爷,那人刚才有事已经出门去了,而且现在这个时候,城门都已经关了啊,你现在那么着急干嘛。”
吴融一拍脑袋,自嘲一声道:“唉,你看我这激动的都糊涂了,应该明天备好礼再登门拜访的。”
杨灵风不可思议道:“备礼?吴爷爷,你莫不是老糊涂了?那人顶多三十岁年纪,给您当孙子也差不多。您的名号在武林中也是有头有脸的,该是他来登门拜访才对。”
乔子段问道:“老爷子,您是不是看出来什么门道?”
吴融长舒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这才把裂锋捧起,递到众人面前指着一面古墨北雕刻的落款问道:“你们见过这落款吗?”
乔子段和曾书侬凑上来,看了看古墨北的落款,面面相觑道:“武林中着名匠师的落款我们都曾见过,这落款还真是头一回见。”
吴融摇了摇头道:“唉,说了也是,其实我也没有亲眼见过,只是年轻时候在我师父的笔记里见过这家落款。”他把裂锋细细抚摸一遍道:“别说这剑的如何锋利如何顶尖,便是这一落款就足以名其价值。”
他抬头向杨灵风问道:“小丫头,你请这位大师铸剑,花了多少银子?杨庄主得花多少代价?”
杨灵风一愣,道:“什么呀,也没多少啊,四十斤铁料而已,就是最后他又多要了二十两银子,我还没来得及给他。”
“我的天……”吴融老眼一翻,险些昏了过去,伸手不住敲打胸口顺了顺气血才缓过来,“丫头,你这……”
曾书侬扶着吴融坐回椅子上道:“老爷子,您要是知道,就别卖关子了。”
吴融道:“这落款,我们匠师前辈都叫它‘古印’,如今应该快有六七十年江湖中都没有出现这‘古印’了。我十来岁还是做学徒的时候,应武商会曾以黄金万两求‘古印’兵器……”
“万两?黄金?!”众人猛吸一口凉气,倒退一步。
吴融道:“即便如此,‘古印’作品依旧有价无市。”
杨灵风皱眉问道:“不对啊,我这几天在古墨北那,也见到之前做的不少兵器,怎么就有价无市了呢?”
乔子段道:“杨姑娘,你有所不知,匠师的落款就是自己的脸面,如果不是自己平生顶尖之作,我们是不可能在上面留下落款坏了自己名气。只要有落款,才能称之为杰作”
杨灵风想起这几日古墨北为铸此剑时癫狂忘我之相,以及他那一句“成型的好剑岂能没有铸剑师的落款”,才知这黑剑裂锋是如何宝贵。
吴融道:“古家匠师,源于先秦时代,自古家规严苛,代代单传,每一代传人自幼格物致知通学自然法则,精通工理算数天文地理,百纳各流各派顶尖学术,古时精妙的归藏、连山、周易、墨家机理、偃师之技、九章算术等等,都被他们容纳贯通。他们所掌握的匠师工艺,可以说领先所处时代百年也毫不为过。”他颤抖的双手轻轻拂过裂锋上的“古印”落款,道:“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能见到传闻中的‘古印’,怎样也要登门拜访,若能受古师指点一二,必然终身受用。”
曾书侬、乔子段二人听吴融如此推崇古家匠术,也是兴趣大增,打算次日与吴融一起拜访古墨北。
杨灵风虽然隐约明晓古墨北匠师之术已达鬼神之境,但毕竟非此行当的人,哪里能了解吴曾乔三人现在激动之情。见他三人聊得眉飞色舞,杨灵风只好收了裂锋默默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