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年代文男主?哪有嫁给禁欲军官香

作者:下伤 | 分类: | 字数:114.4万

第425章 江云树兄弟俩高考

书名:年代文男主?哪有嫁给禁欲军官香 作者:下伤 字数:4541 更新时间:2025-05-14 09:36:08

没指标,买车的事最终胎死腹中。

好在江彦单位还怪好的,入职后没多久,单位就给他分配了房子。

房子就在发改家属院,江彦可以走路上下班。

江彦是副局,级别高,他分配到的是一栋三层带院子的小洋房,跟江月华军区大院那栋有点像。

小洋房是去年新盖的,屋里有地暖,有自来水,有独立卫浴,很现代化,生活比老宅那边便利多。

老宅是四合院,挺老的房子了,房子大是大,但是冬冷夏热,以前还是用的公共旱厕,每天早上都要去倒尿桶。

后来翻新后,江彦重新找工人修了个独立卫浴,住起来好多了。

但是跟平房还是没法比,没集中供暖,冬天都是烧炕。

刘瑶早就想买房搬走了,奈何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因为从58年开始,农村的土地和宅基地就归集体所有了,城里的房子大部分也是公有住房。

80年代,城里百分80的房子是直管房,房子归房管局直接管理,剩下的是单位自管房,个人的房子只占百分1不到。

这时期,你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称心如意的房子。

普通人想改善居住条件,要吗换单位,让单位重新分配,要吗就是跟别人换房。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条路,那就是南下鹏城买商品房。

别说,刘瑶还挺心动的。

因为前世她就是在鹏城那边打工的,生活了整整十几年,对那边挺熟悉的,很喜欢那边的生活节奏。

鹏城靠近港澳,自79年成立经济特区,改县为市后,发展特别快。

短短几年时间,小渔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了,跟现在的首都城还是没法比。

首都城毕竟是皇城,底蕴在那。

即便是到40年后,首都城依旧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所以,刘瑶也只是想想。

任何时代,孩子教育问题都很重要。

江云树兄弟俩马上要上高中了,正是关键时候,就是为了孩子,她也不能南下,至少得等他们上完高中,考上大学。

所以,房子分配下来后没多久,刘瑶就带着孩子搬进去了。

84年9月,江云澈考上了首都城最好的高中。

江云树因为有亲哥的辅导,加上运气好,也吊车尾上了那所高中。

江云澈选的理科。

双胞胎嘛,当然什么都要一样。

所以上高中后,江云树想也不想就要选理科。

刘瑶没同意。

理由是,他数理化不行。

数理化这些东西,不会就是不会。

中考他可以靠着死记硬背吊车尾上重点高中。

等到高中,差距才会真正出来。

就江云树这水平,选理科后面高考会很吃亏。

江云树的记性不错,英语更是从小就跟着江老太太熏陶了,跟外国人正常交流都没问题。

刘瑶是建议是选文科,后面考外国语学校。

江云树一开始还挺不乐意的,他就喜欢跟在江云澈屁股后面,没事还能抄抄作业。

但是后来刘瑶说,文科全是女孩子。

江云树态度立马变了,果断选了文科。

事实证明,刘瑶确实没骗他。

文科班全是女孩子,一个塞一个漂亮,个头还特别高,比他还高。

江云树高兴坏了,每天天没亮就跑学校去了。

可惜的是,他个头太矮了,学习又不咋,班上一个瞧得上他的女孩子都没有。

倒是隔壁班的江云澈,学习好,个头又高,长的又帅,人还高冷,是学校里出了名的高岭之花,香饽饽,天天被一群女孩子递情书。

知道他是江云澈弟弟,班上的女孩子还让江云树帮忙送情书。

江云树被气坏了,把情书全扔了,开始吭哧吭哧跑步,打球。

回家还嚷嚷着要刘瑶给他辅导作业,他要当学霸。

刘瑶差点被他气笑了,不过还是答应了有空就亲自辅导他作业。

别说,效果还挺好的。

进入高二后,江云树的身高突然暴涨,一年就长了将近十厘米。

到高三的时候,江云树的身高已然长到了185,人也变的瘦瘦高高的。

不过他脸颊上的婴儿肥倒是一直没退。

学习方面,江云树的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

模拟考基本都能稳定全校文科前十了,考大学是没问题了。

87年6月,兄弟俩同时参加高考。

江云澈的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成功考上了北大。

江云树这边考的也不错,成功被首都外国语大学录取了。

成绩出来后,刘瑶还挺高兴的,特地给兄弟俩在首都饭店办了升学宴。

但是兄弟俩似乎都有点不高兴。

江云树蔫蔫的。

江云澈兴趣也不高。

原来,兄弟俩都觉得,江云树觉得自己考的学校没刘瑶的好,属于掉落阶级。

江云澈则感觉自己和刘瑶考的同一所大学,属于正常发挥,没什么值得高兴庆祝的。

“你俩咋回事,都考上大学了还不高兴。”

第425章 江云树兄弟俩高考

说话的是庄艳婷。

庄艳婷老了,头发全白完了。

“有啥好高兴的,我妈都考了北大,还是剑桥博士后,我连清北都没考上。”

江云树丧着一张脸。

比不上亲哥就算了,连老妈都比不上,江云树实在高兴不起来。

“你这孩子,没事跟你妈妈比啥,再说了,你妈那是工农兵大学,跟你们这正儿八经考上的不一样。”

今年80年代后期,工农兵大学生名声越来越差了。

听多后,庄艳婷几乎是脱口而出。

话说完,庄艳婷就后悔了,“瑶瑶,你别介意,我不是那个意思……”

“没事。”

人到中年,刘瑶早就不介意这些东西了。

她现在日子挺幸福的,自己有钱,有事业,爱人对自己又好。

两个儿子又长的高大帅气,还考上了名校。

江彦前阵子还升正局了。

“三哥,我要吃这个,你给我夹一下。”

一个小女孩仰着一张漂亮的小脸,笑容灿烂。

小姑娘正是江淮和姚倩的独生女。

赶上计划生育,江淮和姚倩就生了一个独生女,宠成了宝,名字都直接叫江宝儿了。

江宝儿今年10岁,小圆脸,大眼睛,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很可爱,性格又好,爽朗大方,很讨人喜欢。

自家没妹妹,江云树和江云澈就把她当亲妹妹宠,没事就带她出去玩。

“你啊,少吃点甜的,小心牙齿掉光了。”

江云澈嘴上这么说着,筷子还是听话给小姑娘夹了一块锅包肉。

“谢谢三哥,好吃。”

江宝儿咧着嘴,心满意足笑了。

9月,兄弟俩先后入学。

升正局后,单位给江彦配了官车,一辆进口的桑塔纳,还配了专门开车的司机。

时值改革开放,发改那边工作特别忙,经常要牵头组织各种重大经济项目。

新官上任三把火。

江彦转业到发改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变现有的经济模式,加大对私营经济的扶持,利用报纸、电台、广播、媒体等渠道,提升个体户的地位,鼓励私人创业,鼓励港澳台的老板来内地投资,牵头引进了大批优秀的中外合资企业。

江彦工作特别忙,经常要全国各地的跑,有时候还要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经常忙到一个月都回不了一次家。

报纸上、电视新闻里,经常报道谁谁养猪成了万元户,被领导亲自接见,谁谁工地卖盒饭回村盖洋房,谁谁谁开小工厂成功开上了小汽车。

自古财帛动人心。

慢慢的,工人发现自己手里那点死工资不香了,看到大街上那些小商贩也不再瞧不起他们了,反而暗戳戳打听他们赚了多少钱。

80年代末期,个体户的地位越来越高。

当然了,跟铁饭碗还是没法比,至少在他们看来是这样。

然而,铁饭碗也不是那么好端的。

“工人要为国家想,我不下岗谁下岗!”

“为国分忧解难,为国下岗光荣!”

国有企业固步自封、管理落后、效率低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80年代末,大批国有工厂倒闭,上千万工人被优化,重新流入劳动市场。

下岗的工人有的选择进入私企,重新再就业,有的则选择下海创业。

刘甜甜就是下海创业的那一批。

当初高考投机倒把被吴文秋举报,刘甜甜被关了两年。

出狱后,刘甜甜高考了两次,结果都因为太难了,没考上。

后来,刘甜甜不知道怎么的,又和陆景承勾搭上了。

身为重生人士,当然少不了乘着改革的东风下海经商了。

于是乎,刘甜甜从陆景承那拿了存款,又以他的名义,跟银行搞了贷款。

站在风口,猪都会飞。

改革开放时期下海经商赚钱太容易了,刘甜甜又是重生的,这时期赚钱几乎跟玩一样了。

和很多年代文一样,刘甜甜两口子拿到贷款来的钱后,买了一套二手设备,生产水果罐头卖。

赚到了第一桶金后,两人又购买了几台设备,成立了罐头厂,扩大了生产线,把家里亲戚都叫过来一块干。

没多久,刘甜甜就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

看到她赚钱后,有的亲戚就眼红了,也跟着贷款买了设备跟着干。

罐头厂的价格被拉的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

刘甜甜也不留恋,直接把设备全卖了,扭头又做起了盗版唱片生意的。

即从香江那边买一盒正版磁带,然后拿空白磁带大批量翻录,再卖给内地的人。

一开始,刘甜甜只是卖磁带,后来又从香江那边拿丝巾、衣服、袜子之类的回来卖,赚差价。

再后来,刘甜甜干脆自己开起了服装厂,专门盗版香江那边的衣服款式,批量生产。

80年代国内成衣特别贵,因为生产成本高,特别友谊商店的,大部分还是进口的,有关税,随便一件就是几百上千的。

刘甜甜生产的衣服款式时尚,颜色鲜艳,价格还低廉,卖的特别好。

巅峰时期,首都城大街上几乎人手一套刘甜甜工厂生产的衣服。

依靠着服装厂,刘甜甜的资产快速破了千万。

看到她赚钱后,又有眼红的亲戚跟着一块做,服装价格又被打了下去,没利润空间了。

于是乎,刘甜甜干脆南下去了香江那边。

80年代,香江那边赚钱的机会特别多,随便干点啥都特别赚钱。

就是去工地卖盒饭,轻轻松松都能月入百万。

就是香江那边的盒饭也不好卖,基本被当地的社团垄断了,普通人很难插手。

不过刘甜甜是谁,她可是女主,万人迷。

何况,她身边还有陆景承这个正牌男主呢。

因为是内地来的,不会粤语,刘甜甜一开始在工地做盒饭生意并不顺利,经常被当地社团驱赶。

好在陆景承正好认识当地一个社团大哥,那大哥当初也是内地逃难过来的,混的还不错,和陆景承关系很铁。

有他罩着,刘甜甜的盒饭生意渐渐步入正轨。

80年代,香江那边大肆搞基建,到处都是工地。

工地的位置地处偏僻,周边没有商铺,只能买盒饭。

因为没有竞争,盒饭生意被垄断了,刘甜甜的盒饭生意特别好。

生意太好,刘甜甜还特地去人才市场请了工人,搞起了批量化生产。

为了降低成本,刘甜甜甚至还搞起了后世的预制菜。

一份两三块钱成本的盒饭,刘甜甜直接卖三四十块钱。

靠着卖盒饭,刘甜甜成功年入千万。

80年代,香江那边娱乐行业热钱特别多,内地很多形象好点的,全跑去香江那边唱歌、拍戏去了。

这些人大部分后面还在香江永久定居了,有的还成了天王天后。

拿着卖罐头卖盒饭赚到的钱,刘甜甜和那社团大哥合伙,一起入股了一家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

结果,刘甜甜又栽了,底裤都亏没了。

原来,刘甜甜买的唱片公司正好是刘瑶的。

85年,国内发布政策,禁止领导干部子女和配偶经商。

正好这时期,香江娱乐行业前所未有的大热。

娱乐行业股市大涨,市值很高。

但同时也卷的厉害,什么阿猫阿狗都跟着入股,都想分一杯羹。

当地社团为了抢市场占有额,一度还发生过冲突。

一些着名的歌手和演员因为不听话,一度被人恶意爆出猛料,甚至还有被绑架威胁的。

赚钱而已,没必要拿命博,东边不亮西边亮。

因为恶意竞争,这边娱乐圈被搞烂了,来钱没原来那么容易了,风险还大。

那些竞争对手为了抢生意,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等下挖出她的信息,连累江彦那边,对她本职工作影响也不好。

索性,刘瑶把手头香江这边的唱片公司和电影公司全部高价卖了,融资套现跑路,落袋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