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第九十七章 各方反应

书名: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字数:4375 更新时间:2025-05-16 09:43:47

第98章 各方反应

“十人一队,脱掉铠甲号衣,双手举过头顶一个一个排好队徒手出来!

有发现军官的,当场指出可以立功!”

几个农兵哨官带着各自的手下拿着喇叭跑前跑后的用官话指挥着俘虏和民夫。

在明晃晃的枪尖威胁下,把总及以上的军官被一个个指认出来从一个通道出来。

普通士兵则按照十人一组捆成一串,被解押着走进战俘营,伤员则被暂时留下进行清洗伤口后简单包扎一下。

剩下的就只能凭借自己的八字了,看看到底硬不硬。

胡一刀监察着整个过程,他负责战后的统计和打扫。

到下午的时候,雨已经不下了。

从东南坊和崇德两乡抓捕和收纳收容俘虏1700余人。

龙泉县城周边到处都是人马的尸体和丢弃的甲仗武器,思思秋风吹来,将笼罩在战场上的硝烟和血腥味吹散。

从中午就开始追捕和收容的农兵们开始打起归营集合鼓,各大队开始收拢列队。

谢志明追的军服被撕破了,染上了血迹,胸脯粗重的喘气。

他身边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哨队的农兵,和他基本上一个德行。

不过他们基本上都是同乡,归建的也快。

一个个雄赳赳的扛着武器,如痴如醉的唱着戏腔押着俘虏回营。

成捆的官军旗帜被丢到法台前。

无数的旗帜,从残破的的大纛,代表军机重地的豹尾旗、二十八宿旗、五行旗……直到千总把总卫所军官的个人姓字旗。

各式各样绸缎和布制的旗帜堆满了法台前的空地。

巡抚的几千大军,最后就这么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征途。

被一个道士做了一场法事便给击溃了。

这么说其实也不算准确。

如果没有前面的积累,如胡一刀率领第一大队屡次打退官军的进攻。

给明军造成了重大的杀伤。

使得官军信心大跌。

外加上多日来未占得丝毫便宜,以及和马大奎的互相骚扰对方休息。

让官军精力不振。

这场法事也不会这么有效果。

战场上的胜负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决定的结果。

双方将士之间的人数,质量,士气,武器装备,天气地形和领军人物与决策方向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

前期,尤其是第一战的官军士气最猛,又出动的是精锐。

若是第一战没能守住,恐怕做十场法事也不顶用。

苟步励的法事能够奏效。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官军士气日衰,而王浩的部队却在数次防守胜利后打出了气势。

此消彼长之下,最后的胜利才能来的那样轻松。

如汤泼雪一般。

只是集合兵力一次冲锋,官军便像雪一样融化了。

战后,王浩开始清单战场,统计物资和战损。

发现只有三个人因为遭遇了卫所家丁的反击而负伤过重阵亡。

其余皆无损失。

此次大获全胜,无论是王浩,还是胡一刀,苟步励,张玉山……还有许许多多的乡民于农兵将士们。

他们或者在后方做着后勤工作,保障民生,或者直接指挥作战。

而此时胜利所带来的那种微醺的感觉笼罩在他们的心头。

王浩也很高兴,自己亲手训练和组织起来的军队,已经证明了自己。

战利品也统计了出了,俘获马匹十匹,各种刀枪铠甲不计其数,预计能获得二十几件家丁和军官的盔甲,其余的各种辎重几乎无法计算。

解学龙为了征讨王浩,从江西各地抽调了大量的粮草,兵器,还有从士绅手上逼捐了不少军饷出来。

这些自然没有被全花完。

除了粮草被解学龙安置在万安县,王浩打算过段时间再去取以外,其余的物资全便宜他了。

取胜变得如此顺利,王浩决定先修整一番,让自己的士兵休息一下,在处理一下乡内村民安置工作。

等修整完毕后,就是趁机扩张了。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

等他跟着前线农兵准备去看看东南坊和崇德等两乡之地被明军给破坏的有多严重时,结果却令他万万没想到。

带兵来到村外,经过几间民房时,发现除了没有门板以外,民居遭受的破坏不是特别大。

不过还是有一些房子被拆了取木头做公事了。

而更重要的是,村民们种的晚稻居然没有被踩坏或者被毁掉。

放眼望去,稻穗个个饱满,已经成熟,王浩在欣喜之余不免疑惑。

明军居然不毁田烧房。

他找来一个俘虏,问道:

“这稻子你们没有破坏?”

那被俘虏的乡勇先是磕头求饶,接着说道:

“巡抚大人说,这屋子还要给被解救的乡民住,不许俺们烧屋,还有稻子也是要留给乡民收割的,也不许毁田。”

王浩听后,略感惊讶,对解学龙的印象稍微提升了一点。

不过也可能是解学龙想留着那些稻子自己收割当军粮。

第九十七章 各方反应

但无论怎么说,王浩的心血没有白费,村民也不会因为缺这一季的粮食而揭不开锅。

而他也能少发放一点救济粮。

王浩回身对苟步励说道:

“先生,还请回去主持一下乡民的返乡工作,让各村书吏和村长跟随村民回去主持工作,顺便把稻子收了。

置于民居的破损和修补我贴钱垫一份,你拿着批条去找马鸣支用。”

“遵命。”

苟步励领命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王浩的地盘上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首先俘虏的甄别就很重要。

因为最后一战有太多的本地民夫。

他们被强征当炮灰后无心作战。

在王浩发动反击后纷纷逃回老家或者当场反水。

王浩抓了不少乡勇,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本地的乡勇民夫好生劝说后。

有一些选择留下来参加农兵,等着王浩处理好首尾后就去带路分田。

而那些外地民夫有没那么好运了。

直接拉去干活,烧炭挖石头搞建设。

每天两顿饭,一顿干一顿稀吊着。

至少得干够几个月才能放回。

白嫖了一波劳动力。

而军队之休息了一天后,就全体出动帮房屋破损的村民修缮屋子和帮着收割稻子了。

参军之前都是农民,干这个自然是得心应手。

而就在王浩的领地一片繁忙之际。

龙泉其余人众的反应,就很微妙了。

首先是龙泉知县刘汝谔。

在得知巡抚战败,乡勇全军溃散后。

他立刻动身处理首尾。

得知巡抚兵败,谣言顿时四散而飞。

又说乱兵要冲击县城的,也有说王浩要带兵图光县城所有富户的。

有人乘机便在城中抢劫起来,城中又有几处火起,还有砍杀喊叫哀求的乱声。

县衙前的大街上横死几具尸体,县城内人心惶惶。

有蠢蠢欲动着,有投机倒把者,许多商铺关门歇业。

刘汝谔当然不会坐视这种乱象。

这位知县刚上任时就能趁势下重典拿下县衙把持县政的书户。

历史上更是亲手处理了县城大大小小贪污害民官吏四十余人。

如此狠人怎会坐以待毙。

刘知县先是将城门关上,上了粗重的门闩,又加了顶门杠。

接着清点县衙库房物资,又察觉粮米储量不足。

开始亲自拎着一把倭刀带着尤典吏遗留下来的衙役包围了城里的寺庙和道馆。

开始清查度牒。

明代对度牒管的很严,有合法度牒的僧人和道士在寺庙道观里的数量并不多。

一清查,就爆出大量粮食来。

这个盲盒开的不错。

接着有带队巡街,将趁火打劫的,散播谣言搞事的统统提溜回衙门,又当街砍了一个作奸犯科的以儆效尤。

净街之后,他有勒令商铺正常开门,同时又派出衙役在各个粮店站岗。

每人每天限制购买粮食,一户只能出一人出门买粮,并且只能购买够全家吃三天的米粮,还要登记按手印。

三天之后才能再次购买。

管制粮食后,他又开始收容从战场上逃回来的民夫和乡勇。

开始用他们填进空虚的城防。

竟然又招募了近千人的守城乡勇。

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至少挺像模像样的。

刘汝谔还号召本地士绅大族捐款献丁保卫县城。

但奈何本县大户已经被薅过好几次羊毛了。

王浩第一次造反时一次,占领武起乡后一次,现在解学龙来了又一次。

这次还薅的最狠。

而刘汝谔不知道的是,他还想着招募乡勇守城,最后就算城破殉国也在所不惜。

但县衙的其余人和县衙的衙役官吏可不是这么想的。

在他背后,一张看不见的网正在缓缓笼罩。

............

龙泉县内的粮食,原来还有几万斤的库存,如今官兵已将县库内的粮食封存准备作为军用。

又命城中大户“献粮”。

莫静然是本县首富,当然是大大的肥羊,不仅被迫献了二百石粮食,还“乐捐”白银三百两,让他叫苦不迭。

自打从武起乡离去后,得知女儿心意的他原本打算这两年给女儿选个好夫婿嫁了之后再纳个小妾或者过继一个族侄家的孩子传承香火。

现在被女儿这么一呛,想着干脆就纳个小妾在生个儿子算了。

可还没等他下定决心。

官府就来围剿王浩了。

莫静然原本已经给郭维经写了信,求这位好友上奏诏安王浩。

但谁知道信刚送出去没多久,朝廷的诏安的钦差没了,倒是巡抚的大军先来了。

这莫静然很是纠结。

他既盼着官军把王浩剿灭好还他女儿,又怕官军攻破武起乡后乱来。

为此他还特意找巡抚和几个千总军官请客送礼并说明情况,希望他们攻破王浩能够照顾一下自己的女儿。

别让那些大头兵给祸害了。

可谁曾想,官军和王浩交战了好几次,次次都败下阵来。

每次都是大败亏输,最近甚至都在城里强征民夫当炮灰了。

而就在今天,莫静然在下人的服侍下吃晚饭。

突然家中的家丁慌里慌张的跑进来,嘴里喊着:

“大事不好了老爷,朝廷大军败了,解巡抚被抓了,贼兵正在县城外到处追杀官军呢!”

“此话当真?!”

莫静然几乎跳了起来,连嘴角还没擦掉的米粒也不顾了。

“官军败了,那,那王贼岂不是要协胜攻城!这可如何是好......啊不对,那王贼好像对我女儿有意思啊,老子还帮他写信求人帮他诏安呢,我怕什么?”

想到这里,莫静然顿时松了一口气。

随后一个巴掌拍在家丁的脸上,训斥道:

“尔等慌什么?那贼……那王浩他就算攻城,他也不敢拿老夫怎么样!你们怕个什么。”

这话倒是没错。

如果王浩真的攻破县城,农兵进来纵使没有王浩的命令也不会为难莫静然。

因为莫楚楚在武起乡经常露面,上次征收夏粮时,她还被王浩拉出来记账呢。

外加乡里王晓春和张氏的肯定,以及王浩自己也不反对。

几乎已经被武起乡所有人视为王浩未过门的媳妇了。

不过家丁却捂着脸说道:

“老爷,不是小的多嘴,若是小姐真的嫁给那梁王,老爷一家可就被定位反贼了,到时候官府若是下手怎么办?”

莫静然鼻子一哼,满不在乎地说道:

“哼,这有何难?现在巡抚大军以败,没个一年半载的朝廷是派不出新军队的,而且我以给六修去了信,要诏安那王浩。

等过段时间,这巡抚兵败的事一传出去,六修递上的奏折必被重视,朝廷多半回来诏安。

而六修他是提出建议的人,又是咱龙泉本县人,来诏安的可能很大。

到时候他王浩一接受诏安,朝廷多半要赏赐他军职,虽不是文官,但也算复为良民了,我女儿也能风风光光的嫁出去,何乐而不为呢。”

莫静然想到很美,而且如果一切顺利,情况似乎真能像他说的那样。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

他自己是跟王浩搭上线了,自然高枕无忧。

但县里其他人,可就不一定了。

衙门里的官儿是守土有责,不得不死守,刘汝谔又是个有名的清廉官吏,他决心死守以身殉国,但并不代表他们这样的缙绅百姓愿意。

因为他们却没必要跟着死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