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第九十九章 解学龙和李邦华的复盘总结

书名: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字数:4451 更新时间:2025-05-17 09:43:09

第100章 解学龙和李邦华的复盘总结

就在王浩击败巡抚,开始巩固地盘时,吉安在开战前流窜的农民军和流匪,除了被解学龙顺道剿灭的以外,大多数都跑掉了。

这帮人逃跑后,见巡抚对他们没有兴趣,又立刻变为坐寇,开始杀地主抢地盘。

流窜的一股农民军,已然占据小半个永宁县。

而另一股绕过了万安县,跑到了泰和县的地盘。

而原本被解学龙释放回乡的几千流民,本来已经放回家安排耕种。

但看见巡抚战败,如今也再度闹起来了。

吉安知府。

选择躺平摆烂。

下面的知县们被流贼搞得焦头烂额,他在府城听戏喝茶。

反正吉安府城墙高池深,农民军又不成气候,打不过来。

世道就是如此荒诞,刘汝谔拿命守城,徐复生吃喝享受。

崇祯六年的末尾,进入十一月。

西北流贼为了过冬而作乱,崇祯下令诸路官兵开始围剿西北流贼。

然而农民军趁着黄河结冰,出其不意的冲出官兵的十路合围。

接连攻陷渑池、卢氏、伊阳,农民军进入了河南省的地界。

河南巡抚调集重兵围追堵截,农民军决定南下。

而为了应对对官兵追击,已经合股的农民军,突然分散成好几股。

一路劫掠汝州、淅川、内乡、光化、南阳。

他们不但在河南流窜,老回回等五路流贼,甚至转而攻入了湖广。

湖广、河南、四川、山西、陕西。

到处都能看到流寇的身影。

甚至就连北直隶,也有小股农民军流窜,崇祯根本顾不得江西这边。

毕竟和这些省份相比,那江西就是小打小闹。

才败了一个巡抚而已。

这会奏报都还没呈上去呢。

与此同时,龙泉王浩击败江西巡抚,并生擒活捉的消息,迅速向整个江西扩散。

“大梁王”的威名无人不知,被传为杀人不眨眼的贼寇。

江西现在无人能治。

也无兵抵御。

这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导致原本就在萍乡农村猥琐发育作乱的萍乡贼,还有那铅山县的密密教,趁机提前聚众起事,铅山县和萍乡同时爆发教民起义。

而在鄱阳湖那边,鄱阳湖水匪更加猖獗,开始和都昌县反贼勾结在一起。

这里若是被攻破的话,那反贼可就瞬间做大了。

因为都昌那里实在太重要了,不管是从政治、军事,还是经济角度出发。

都远胜苟在龙泉猥琐发育的王浩。

如果下一任江西巡抚,也是个知兵能臣的话,肯定要先把都昌反贼给先剿灭了,压根顾不上王浩。

大明现在宛若一个重病的病人,哪哪都有顽疾。

............

龙泉县外,一片繁忙现象。

各村个乡都在重新丈田分地。

重新划分行政范围。

王浩没有用后世的乡镇县来划分。

他也划不起。

如果这么划的话光是支出就够他喝一壶的。

而是先增设了镇,在将以前的自然村重新划分范围。

有些原本的乡规模太大。

王浩将其取消。

反正乡也只是地名。

自然村也被重新划定,面积都有所扩大。一个大姓当中,掺和许多小姓,不让某姓在某村占绝对优势。

尽量打破宗族影响!

虽然大地主要么被杀,要么被强迫分家。

但一姓长期主导村落,假以时日必定形成新的宗族势力,王浩无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但可以努力延缓它的出现。

六个乡划分为了三个镇。

精简了一下公务员岗位。

每个镇选出一个镇长出来。

各村村长也领一份俸禄。

没有设乡,更没有设乡长。

那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

以后镇就是最低地方官等级了,九品或者从八品官职。

也代表皇权正式下乡。

张氏贡献的一个举人,就被王浩授予了从八品官职,当了武起镇镇长。

王浩挺看重此人的。

而且现在王浩这里最高的官职就是从八品,没有更高的。

得一步一步往上解封。

就像大明一样从下往上升。

只不过他这个大梁现在没有什么别的官职和官位。

本来也有,又被他取消了。

因为官员的调动升迁,王浩没有按照他老爹当时那样大肆封赏。

什么宰相将军的到处封。

没有在干这事。

尽管老人都知道他还顶着一个大梁皇帝的称号。

但王浩很低调的没有再提这事。

占领了除龙泉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后。

王浩给自己封的称号是龙泉总督。

手下的老人们也基本上收回了老爹以前封的宰相,威虎将军之类的称号。

变成了更务实的官职。

如苟步励现任为吏房总管,马鸣为户房总管,胡一刀,马大奎,张玉山等人官职不变,但是统领的军队变了。

农兵正式升级为了大梁正兵。

第九十九章 解学龙和李邦华的复盘总结

从俘虏的明军乡勇,和原来的农兵当中,选出了大部分愿意全薪全意当正兵吃皇粮的一千八百人做了大梁正兵。

现在一千八百人统一称为大梁第一军。

不过手下将领和士兵都希望能有个军号。

第一军不够威武。

王浩想了想便答应了,不过第一军没有改。

只是对手下将领承诺将来会在额外开营,会有营号。

李邦华每天在各村镇溜达,身边还跟着几个士卒。

王浩没有限制他的自由,他也知道自己跑不了,便一直在乡村内观察。

从他被捉到这里后,就明显感觉这里和大明别的地方不太一样。

首先惊讶于王浩居然在保命保地盘之间选择了保民硬刚。

一般的匪寇在遇上官府清剿时,那恨不得将百姓用来当炮灰用。

谁像王浩似得,不仅跟巡抚正面刚,还缩地保民。

在交战后,看着王浩领地里的百姓主动节衣缩食无限支持王浩的举动。

李邦华就感觉不妙。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他就听得解学龙的败北。

李邦华盘腿坐在田埂上,看着到处丈田分地的百姓们直发愣。

李家虽是大族,可李邦华却出身贫寒。

他父子都考上举人,读书花了太多钱。家里的十几亩地不够花销,连进京赶考的路费都不够。

只能跟父亲结伴,徒步从江西走到北京。

他那村里的田亩,都被当地几大家族占了,他即便考上举人,也无人前来投献土地。

底层农民有多苦,李邦华清楚得很,他自己也下田种过地。

他想劝说王浩,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却说。

此地百姓过得不好吗?

当然好,而且比大明更好,那自己该怎么劝说王浩?

路过村学,听着里面的朗朗读书声。

李邦华驻足再此。

他越发感觉,王浩是把自己当城小朝廷了。

流贼们一直招不到读书人,就是因为身为流寇,始终没有稳定的根据地可言。

每到一地,必然拷饷,杀地主抢粮食,裹挟百姓开溜。

除非真的活不下去,否则这让读书人怎么投靠。

扔下自家的产业不管,跟着流寇们一起跑路?

那造反图什么?

而王浩则不一样,他有自己的稳定地盘,他赖着不走当坐寇。

并且还击败了前来讨伐的巡抚。

这至少到明年夏天之前,都不会有人前来讨伐他。

地主家的产业,都在王浩地盘上,但凡不想死的,只能硬着头皮从贼。

李邦华走累了,返回自己的住所,却发现解学龙居然也被关到了自己居住的地方。

“解抚台?”

李邦华有些难以置信。

看到李邦华回来了,已经梳洗干净的解学龙只能苦笑一声道:

“孟暗先生也在此啊。”

李邦华却问道:

“抚台怎得在此?”

言外之意就是问他怎么败的。

解学龙苦笑一声后,说道:

“一言难尽。”

随后,他和李邦华席地而坐,开始慢慢探讨。

对于解学龙而言,征讨王浩绝对是他此生的污点。

原本打算是一鼓作气拿下此地,却被王浩的农兵给挡住了。

西线阵地被他重点关注的,因为是最能发挥他的大军人多的优势的。

可那天的观战,让解学龙看得头皮发麻,正常情况下早就该击溃了啊!

上千良家子,混合乡勇和精锐卫所军官家丁,攻击六百人驻守的简陋阵地。

无论是王浩的羊马墙,还是拒马阵。

在解学龙眼里都不够看的。

结果呢,官兵这边被杀溃好几拨,反贼竟然还能坚守不退。

虽然有防守优势,但竹签壕沟和羊马墙绝对算不上靠谱的防线,并且这下防御措施都被他想办法一一化解了。

可还是败了。

解学龙从没有遇过这样的反贼,他觉得是自己的战术出了问题。

又采用了幕僚李宗学的计策。

疲敌袭扰之计。

但结果不尽人意。

官兵已经被杀怕了,精神意志层面的害怕。

最后反到被反贼一个作法就把整夜熬困的官军给整的心理崩溃,最后更是一败涂地。

李邦华做过毕竟做过兵部尚书,也在王浩的地盘上观政多日。

解学龙不理解贼兵为何个个效死,官兵反而畏首畏尾。

但李邦华则知道。

李邦华为解学龙解惑道:“反贼皆分到土地,为保土地,士卒必然效死。”

解学龙却说:“可我所用部下,多为士绅送来的良家子啊,他们打仗也是为保住自家田产啊,若是王浩跑到别的地方分田,他们还能落得好?”

李邦华微微摇头:“小民保田,就是保命。士绅保田,只是保财。”

“不对,不对,肯定不止这些。”解学龙连连摇头。

他是亲临战场的。

亲眼目睹那些农民组成的军队悍不畏死的将精锐家丁和乡勇给顶出去。

不但明军怕了,连解学龙自己也怕了。

恐惧与无力交杂。

并不占优势的防御,落后的兵力,武器装备也不如他。

如果是其他的农民军,比如瑞金的田兵,解学龙轻而易举的就能了结他们。

李邦华突然说道:“这反贼王浩,真是一言难尽,不仅保民,竟然还大办学校。”

解学龙听着李邦华的讲述,他问道:

“孟暗先生,没有被限制自由吗?”

李邦华答道:“是的。”

李邦华在交战期时被捉来时,就亲眼目睹武起乡的村学在敌人就在乡外不足二十里的地方,依然在读书。

他问过,这里的村学免收学费,每户家长必须给适龄儿童报名。

男童女童全教。

家里实在穷的,可以让孩子上半天学,然后回去帮忙,以后会发肄业证。

村学里教的倒是开蒙学籍。

但是王浩还提供了一些泰西算学,让村学里的学生学习。

闲谈片刻,已是中午,士卒端来饭菜。

一点粗茶淡饭,唯一的荤菜是一条鱼。

李邦华和解学龙都无所谓。

李邦华年轻时连饭都吃不饱,解学龙又是个知兵能臣,惯打仗的他自然适应的了军队生活,还怕一点杂粮菜饼?

李邦华用筷子翻着那条鱼,感慨道:

“我听人说,就连那王浩自己,每天连这点东西都吃不到,我等还有鱼吃,那王浩估计是连块咸鱼也没得。

只有宴请客人,和大赏士卒时,才跟着吃些好的。

解学龙不屑:“都是些哄骗小民的把戏而已。”

“是真的。”

李邦华说到:“我亲眼见过,那日反贼犒赏士卒,杀了几头猪,那王浩也在其中蹭饭。

他若是只是想意思一下的话,不会从头到尾的陪着士卒在哪里吃饭的。

要知道他可是杀了地主,夺了半县之地的反贼啊,他缺那点猪肉吃吗?”

李邦华感慨道:

“此贼志向颇大,并非贪图享受之人,占了士绅的宅子,却把后院用来操练士卒,前院改为办公场所,家眷只住在东厢房里。

宅子甚至只有两个个婆子浆洗煮饭,造反快一年了,至今不近女色,每日粗茶淡饭。”

说着,他又指向那盘鱼肉,有些好笑道:

“他甚至还知道礼贤下士,虽然只给咱们一条鱼,但正是因为他自己都粗茶淡饭,反而衬得这条鱼相当珍重了。

都做的了这份上,你说,他到底想干嘛?”

解学龙收起笑容,用筷子挑出鱼眼,夹到嘴里:

“孟暗先生,莫不是想要投贼?”

他问道。

(九十八章被屏蔽了,哎,修改了还是没通过,我都不知道怎么屏蔽,为什么屏蔽,这些全勤没了,编辑也不上班,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