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二章 招安使者
第113章 招安使者
崇祯七年二月初,郭维经和太监方冒生带领的招安团队终于抵达了南昌。
赶到此地后,太监去见江西镇守太监,商量怎么去捞钱,郭维经去见江西三司官员,准备去了解江西龙泉的情况。
王浩的发小,蔡文诏,此时也在南昌。
这厮不在家里忙着备考今年的科举,居然拿着王浩给的资金,跑去南昌参加士子之间举办的文会了。
当然,参加文会,也是为了收集情报。
这厮一边想着科举,一边在王浩这边搭上线。
南昌这边的文会,原身是解学龙的幕僚李宗学搞出来的智囊团。
李宗学特意招揽了一些从龙泉逃出来的士绅子弟,多是秀才。
为解学龙出谋划策。
不过这些人出的计策,解学龙都能想到。
招揽他们,一是打探情报,二是为了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遇到真正有本事的人。
不过,随着解学龙的战败,这个幕僚团也不得以散了。
魁首李宗学不知所踪,剩下的士子无处可去。
有家资的留在南昌,等待朝廷大军出马收复失地。
没有家资的就各凭本事。
幕僚团逐渐变成“思乡团”,“还乡团”。
蔡文诏作为龙泉神童,在去进学的路上被其他士子给邀约过去的。
有熟人在哪里,又是龙泉知名才子,在去南昌时自然是被看重。
这厮本来就颇有才华,一来二去,竟交到几个朋友。
“汉右兄,这位是泰和县的陈开宇,也是被龙泉王贼给侵夺的田产,夺了家宅来到这里的。”一个府学朋友帮忙介绍。
蔡文诏抱拳说:“鄙人蔡文诏,字汉右。”
陈开宇连忙回礼:“在下陈开宇,字济远。”
他是新人,被介绍到这个王浩受害者协会,连忙打招呼认熟脸。
不然两人也扯不上什么关系。
这个‘王浩受害者还乡团’,会员大部分为龙泉,万安,泰和三县的读书人。
少数核心会员是在龙泉为解学龙效力过的幕僚。
这帮人聚集在一起,其目的就是为了齐心协力撺掇官府消灭王浩,好夺回他们失去的东西!
蔡文诏饶有兴趣的在这里厮混,这里的落难士子竟有三十多人。
其中还有两个举人,秀才有十一个,剩下的全都是童生。
“这泰和县也被那王贼给占了?”
一个秀才在听完陈开宇的诉苦后开口说道。
“这王贼实在可恨,只狠我家钱粮没有带出,否则我定要募兵杀回去!”
另一个秀才唉声叹气。
又有一个举人说道:“诸位莫慌,前几日,我去拜会知府,得知新任江西巡抚已经要上任了,听说是剿灭了奢安之乱的朱巡抚,听说还兼任三省总督。
等朱巡抚到任,知道江西已陷落数县之地,定然让广东、福建之兵来围剿!必定剿灭这龙泉反贼!”
这是肯定的,如果只有王浩,肯定不会惊动外省。
但南赣、永丰、铅山、龙泉、瑞金皆反,起义军可谓遍地开花,那就必须借助外省的客兵了。
“太好了!”众人欣喜不已。
外省客兵,来到江西肯定烧杀抢掠,但关这些读书人屁事?
他们都属于顽固派,家里的田产和钱粮被抢光了,客兵屠杀百姓再狠也不关他们屁事。
蔡文诏暗暗记下,这个“还乡团”有点意思了,各自交流最新消息,简直就是天然的情报站。
............
还乡团这边,情报毕竟还是落后的。
因为朱燮元没有足够的兵力呀。
崇祯七年,大明各省应解军粮,尚缺九十万石左右的军费开支。
五省总督陈奇瑜部下闹饷,杀死河南总兵的家丁造反。
陈奇瑜好不容易才平定下来。
陕西流寇,李自成张献忠趁着冬季蛰伏,准备开春出去闹腾。
而福建、广东、江西交界的匪寇,反贼和土匪已经闹腾好几年了。
两广总督,福建巡抚都在努力剿贼。
特别是闽西反贼,纵横多县劫掠,一遇官兵就马上进山。
几万多农民军,开始在大山之中,跟两广总督、福建巡抚打游击。
而江西这边,就在朱燮元刚到没多久,分宜县、永新县等赣州县城反了四个!
永新县本来就因为太监盘剥闹过,(起因还是因为王浩搞得。)
现在二次造反,带动周边佃户造反。
江西反贼开始有模有样的开始学王浩杀地主分田地。
赣中诸县造反,并不怎么稀奇。
王浩带来的影响,将起义给提前了不少,并且规模搞得更大了。
历史上,在解学龙离开江西之后,安福、永新、萍乡诸县百姓,纷纷揭竿而起,义军的主要来源是佃户、佣工和家奴。
起义原因,是百姓活不下去,朝廷突然增派练饷,而恰好又逢大灾之年。
江西的局势已经糜烂了。
朱燮元若是想要清剿江西的反贼流匪。
第一百一十二章 招安使者
其一就要重新编连水军。
原先的水军真的都不能用了。
而且水军的规模必须要大,这样才能运兵运粮,顺道剿灭鄱阳湖水匪。
其二就是要重新编连乡勇和他的标兵。
标兵好说,崇祯给予了朱燮元两千的标兵额度。
这个是地方政府和士绅们必须配合的。
否则就是抗旨。
朱燮元不必像解学龙那样要挟和胁迫士绅给钱给粮。
这两千人是不用他想办法供养的。
但是仅凭两千人的标兵,可是平不了如今江西的局面啊。
那两千人撒出去连个县城的一面都围不了,非得在招募乡勇不可。
但招募乡勇需要时间训练,等他在训练个半年一年的,让反贼也有时间休养生息,扩张部队。
那江西可真就危险了。
因此,朱燮元最好的选择,就是一边重新编连和整治水军,另一边,直接掉客兵入江西平叛。
客兵入省,历来都是大事。
他这次总督广西,贵州,江西三省兵事,自然可以调遣客兵入江西平叛。
湖广不是他的地盘,那是五省总督陈奇瑜的责任范围。
不过虽然隔着湖广,但调兵什么的还是可以的。
关键在于客兵入境后,首先战斗力不能保障,其次就是客兵往往会在不是本乡的地方劫掠。
这个以云贵土司兵最为明显,比较出名的,是田州土官妇瓦氏,又称瓦氏夫人。
在戚家军出现之前,广西狼兵就是抗倭主力。
而这位瓦氏夫人奉命招募了一支由壮族子弟组成的6800人规模的狼兵部队,千里驰援浙江。
到达前线后,瓦氏以“我自备军粮,不效尺寸(指建功立业),何以归见乡党”来激励部下奋勇杀敌,无论土官还是士兵,个个奋勇争先。
瓦氏还曾率狼兵在金山卫从倭寇包围圈中救出俞大猷,同时毙敌4000余人,还有以50战200,依然击溃倭寇的惊人纪录。
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战役中,瓦氏联合各路人马再度大败倭寇,获得抗倭战争的重大胜利,被嘉靖帝册封为二品夫人。
“至是,瓦氏勇猛,始为敌人所畏服”。
由于本就出身于游猎民族,狼兵作战天然就讲究协作,小组战术运用熟练,善于将不同的兵种组合到一起,常以7人为一组。
有“长枪在前,两侧刀盾,双刀断后”阵形,却从无后退的步法。
戚继光的鸳鸯阵就大量参考了狼兵的战斗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明王朝之所以喜用土司兵,不是单单因为其骁勇。
汉兵出征发安家、行粮两项银子。
而土司兵只给行粮,每个士兵一天只有一分二厘银子,再算上土司头目的克扣,穷年在外征伐的土司兵不掳掠,实在没法生存。
瓦氏死后,狼兵军纪迅速堕落,再加上汉官克扣,明廷自己又常常不做人。
再遇客场作战,客兵便成了失缰的野马。
《筹海图编》里有如下记载:
“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扞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曰: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
各地的土司兵对民间的搜刮之狠之密无以复加,当时一伙流寇这样对老百姓调侃:
“别抱怨啦,我们最多是梳子,他们土司兵是篦子。”
千里迢迢调来的援兵,居然比倭寇对老百姓的危害更大,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有,民族和生活习惯的迥异,也使狼兵和当地百姓的误解、对立越来越严重。
比如狼兵皆以白巾扎头,是岭南人的习俗,当地人就反感:
怎么像天天死人戴孝一样。再如狼兵“日需蛇犬为食”,江浙人不理解,骂他们是狼人。
有明一代,狼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军事组织,屡屡被当做救火队员,被朝廷用于平叛、抗击外寇所征调。
崇祯年间,宁远守卫战中,袁崇焕的守城卫戍部队中就有五千广西狼兵。
朱燮元常年经略广西,深知土司兵的德行。
战斗力是有的,但是劫掠钱财的本事他们也有。
一个弄不好,搞得江西民怨沸腾,他还得背这个锅。
但不调没办法。
他已经做出决定,要先调集两千广西兵过来,充当他的标兵。
无论如何,得先把架子给搭起来。
朱燮元在思索江西兵事,而郭维京此时也来到了南昌。
他将自己的招安使命告知了江西三司,自然也包括了新任江西巡抚朱燮元。
朱燮元对此到没什么别的意见。
毕竟能招安一个是一个。
不怕朝廷不招安,就怕反贼们不想招安。
反贼要是不想招安,那还得接着打。
若是王浩同意招安,他不仅能不费吹灰之力收复龙泉县城,还能调遣王浩为他作战。
虽然王浩占据的地盘都不是什么核心地区。
但是因为击败过解学龙,又杀地主分田地,还招降了李邦华和解学龙等朝廷大官。
所以被视为江西最大的一股反贼力量。
为此,朱燮元向郭维经介绍了龙泉的简要情况。
不过他自己也是才来不久,对龙泉也不了解。
而刚好他也知道南昌有一批从龙泉等地逃难回来的士子,便介绍给郭维经。
郭维经自然找上了那位举人,让他帮忙召集了一批从龙泉,万安等地逃出来的士子。
并向这些士子说明了情况:
“诸位,陛下担忧百姓,不忍龙泉子民再受兵祸,因此打算招降那龙泉王贼。尔等从龙泉等地逃来,想必对王贼颇为熟悉,谁愿前往龙泉联络招安之事?”
此言一出,众人大惊。
秀才陈开宇当即力争:“六修先生,那王贼在龙泉倒行逆施、杀害士绅、攻占县城,怎能予以招安?
龙泉王贼若是招安,周边府县但有居心叵测者,必然也会效仿其事,反正造反闹大了就能做官。如此,江西危矣!”
他们之所以逃到南昌,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土地。
盼着有一天,官兵能消灭王浩,他们可以夺回田产。
招安是什么鬼?
招安意味着他们的田产,今后都不可能再回来了!
郭维经安抚道:“诸生切莫惊慌,招安也是为龙泉百姓着想,亦是为在座各位着想,吾定当尽量帮助各位要回田产。”
众士子面面相觑,这话谁信谁傻逼。
郭维经只需要让王浩归顺朝廷就行了,归还田产?
做梦呢!
当下有个举人不怀好意地说道:
“六修先生家,想必也被王贼给分田了,六修先生还是先拿回自己的田地在说吧。”
郭维经对此早有准备,他家里有佃户们投献的几百亩田,大不了重新分给佃户们便是。
郭维经说道:“谁愿意去联络招安事宜?”
众士子面面相觑,均不作声。
而蔡文诏此时则站了出来,自告奋勇道:
“六修先生,我愿去联络反贼。”
郭维经赞许的看了蔡文诏一眼,同意了他的申请。
蔡文诏心中暗喜。
正好可以把情报告知王浩。
还不用惹人生疑。
这货已经打定主意若是考不上科举就彻底从贼了。
其实相比于打探情报,更适合这货的岗位的教师。
这货考不上科举,到是他的学生考上科举的相当多,倒是擅长为别人做嫁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