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四章 石城县义军
第115章 石城县义军
招安聊到中午暂停。
众人都说得嘴皮子都干了。
王浩起身说道:
“已经正午了,剩下的不妨下午再谈,六修先生远道而来,在下略备一席酒水,还请赏光。”
“也好,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郭维经没有拒绝。
他对王浩的观感还算良好。
虽然诏安条件还没谈拢,但是可以接着谈吗。
其实不止王浩,郭维经也觉得这个条件给的是真不咋地。
招降一般的小反贼也就算了,那王浩显然不能当一般的反贼来算。
他在来这里之前,先回家省了一下亲。
结果发现自家的田虽然分了,但是族亲通过拍卖拿到了几间商铺,王浩甚至赠送给了他家一间盐店的专营权。
问家里人,家里说是他家因为没有什么民愤而且颇有贤名,所以被王浩给选成了士绅典型来优待。
这优待的太过了,吓得郭维经还以为他家已经从贼了呢。
临近中午,王浩宴请使团。
雇佣的仆役端来饭菜,有酒有肉。
但对熊文灿而言,并不十分丰盛,他一路上跟着死太监来这里。
没到一地,那太监都会让地方官摆上宴席。
他虽然颇为不齿,但不吃白不吃。
和那些宴席相比,王浩的宴席就显得特别寒酸。
仅有河鱼,一些鸡肉和猪肉,连盘牛肉都没有。
不过郭维经却很高兴。
他中举之前过得也不是什么好日子。
这些饭菜并不丰盛,反而能衬托出王浩有别与其他反贼的品质。
他不搞奢侈享受。
这点是很难得的。
李邦华和解学龙等人倒吃得高兴,他们平时的工作餐,虽然也有肉,但肯定不如这一顿。
太监方冒生,有筷子百般聊赖的戳着桌子上的鱼,心中很是不爽。
他在地方官哪里,就算对方心里不爽他,也不敢当面给他脸色看。
毕竟他是太监,皇帝的近侍,同时也是这次诏安的真正皇使。
这次来诏安王浩这个反贼。
在他的臆想中,对方应该感激涕零,对自己俯首帖耳。
自己宣召圣旨后,王浩应该朝他跪地叩头以谢皇恩。
在把自己客客气气的给请进县城里,好酒好菜上着,最好在有人伴舞助兴。
虽然他是个太监,但也不妨碍他吃喝时看歌姬跳舞。
就不兴人家太监欣赏歌舞吗,带清的太监和娶妻呢,单吃饭多单调啊,他又不会吟诗作对。
可现实是,崇祯帝的那封招安诏书,一式两份,一份皇帝诏书,一份内阁文书。
皇帝诏书是为了显示圣主隆恩,内阁诏书才是由大明内阁签署的正式招安文书。
方冒生废了老大劲才背下的。
他不识字,要知道哪怕是皇宫里,大多数的太监都是完全不认识字的,这是老朱规定的,这样的人一辈子只能做些杂役粗活。
而能够识文断字的太监则有可能进入司礼监,协助处理文书事务,或是被派出去担当军监,矿监或税监等等......
至不济也能外出传旨送信,收点红包。
小日子会滋润许多。所以哪怕在太监群体中,有文化也是非常吃香,很了不得的事情。
方冒生识字只有二三百,但这已经是他刻苦学来。
宫廷里有专门培养太监识字的机构,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进。
他只能和其他那些非常有“上进心”的太监们一样,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
花点钱像别的太监问几个字,又或者逮到去书房打扫的时候看上三四页......
好不容易才被列入“文化太监”的行列,这回又花了多年积蓄去打点上司,拉下脸皮求干爹说情,承诺为他捞银子,这才终于得到这次机会当这个传旨太监。
而当这个太监也是有门道的,那帮给天子拟诏的翰林们总爱用生僻古字,仿佛不如此便不足以显示他们的渊博。
因此出门时经常会碰到圣旨上有文字不认识的情况,万一在宣读皇帝诏书时念错,那麻烦可就大了,运气不好甚至可能掉脑袋。
所以公公们对此非常小心,他们的对策是死记硬背——每次在传旨之前都请人把文书通篇诵读,自己跟着背熟了,到时候就不会出岔子。
结果方冒生死记硬背两篇诏书,到了王浩这里,连念都没得念。
王浩都懒得搭理他,一双眼睛就盯着郭维经,硬是从他那么了解了朝廷的诏安待遇。
而自己也冷落在一边,没有叩头和歌舞作伴,甚至连好一点的酒席都没有。
这心理落差可太大了。
而这心理一有落差,偏见和怨恨就出来了。
特别是太监这种小心眼的,自然是对王浩这番态度深有不满。
而宴席和自己以往品尝的山珍海味相比,显得非常寒酸。
种种怨怼加在一起,就让这太监犹如王八退房——鳖不住了。
这货率先发难到:
“你这贼厮,莫不是故意怠慢我等,竟敢拿这等山野之物招待朝廷天使!”
第一百一十四章 石城县义军
王浩不急不慢地夹起一块瘦肉,瞥了方冒生一眼,随后向郭维经问到:
“六修先生觉得收到怠慢了吗?”
郭维经那不知道那方冒生是在发泄不满,便说道:
“并没有,王总督招待的很好。”
王浩听后,便冷笑着看向方冒生。
他压根就没在乎这个死太监。
只要稳住郭维经就好了。
他本来就没想诏安,只是趁着此番诏安,给自己弄点喘息和发展的时间。
毕竟这一来一回,就得两月以上,这有不是八百里加急,使团肯定是慢慢走的。
这次就委托诏安条件不和心意。
崇祯愿意给自己提高官职,那就接着拖,不愿意的话,等诏安团队回到北京,也快俩月过去了。
他也有一定的时间操练士兵。
方冒生被王浩给怼了。
他心里怒极了。
但环顾四周,这周边到处都是反贼,他虽然怨恨,但更惜命。
不敢在这里朝王浩发作,只能灰溜溜地夹起尾巴收声。
............
吃过宴席,是中午的休息时间。
趁着这个时间,郭维经开始和蔡文诏交流信息。
蔡文诏说道:“李邦华好像反对招安,解学龙亦是如此,晚生惭愧,没能完成大使交代的任务。”
郭维经问道:“别的反贼大官呢?”
“有些同意,有些反对,大概反对有同意的两倍。”
蔡文诏说道,“难免有贪图高官厚禄者,既然能做朝廷命官,那还造什么反啊?”
郭维经点头说:“这才正常,我观王贼,也不太像是同意诏安的样子,刚才演那一出,多半是漫天要价。”
二人分别,郭维经在王浩的办公区里参观,进了总督府,郭维经一路观察,发现官吏皆在办公,并没有出来好奇打望。
有文吏抱着公文路过,见到自己,也只是抱拳问候一声而已。
不仅如此,见到李邦华他们,也是这幅姿态。
这让郭维经心中感慨,这王浩的治下,非但民间更有活力,就连吏治风气都强于朝廷。
此贼只能招抚,断然无可力剿!
他慢慢踱步到在其他政务厅,有时候发现岗位上没人,他甚至开始翻阅往期的失效公文。
随后他惊讶的发现,王浩治下的田赋,收得居然比朝廷更高。
因为不收人头税,也不收其他苛捐杂税。田亩数量出奇的多,显然隐田都被查出来了。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把人头税,直接摊进田赋当中。
清查隐田,取消士绅优待,官绅一体纳粮。
即便赋税总额不变,农民需要缴纳的赋税,也远低于张居正的一条鞭税。
不仅是低于现在的一条鞭税,还远远低于张居正改革期间的一条鞭税!
看着看着,郭维经反而有些担忧了。
这种人,绝不可能为了一个区区的总兵官职而据理力争。
他感觉王浩不像是要投降求诏安的意思。
感觉下午的谈判,依旧会没有什么进展。
............
瑞金县外。
张胜带着王浩借给他的几百农兵回归后,先是找上了从山里小心回来试探的何志源。
两人本来就配合过,以前是政见不合,现在何志源被解学龙给痛揍了一顿,心里也憋着火。
这次俩人见面,很快便汇总到一起准备搞事。
不过瑞金这边,由于去年刚被巡抚带兵征讨过一次,对官府的惧意还是很大的。
何志源与张胜的工作进行的不太顺利。
而就在这时,隔壁石城县却发生了佃户暴动。
明朝中期开始,赣南各地不断有“闽、广之人”相继来居,在宁都、石城、瑞金一带被赣南本地人称之为“客纲”。
他们佃耕土地,土着则凭藉其对土地山林等资源控制的优势地位,依靠外来佃户的力量耕种土地。
由于明朝时赣南本地人始终保持着对土地和科举考试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故明朝中后期,赣南的主佃关系基本上仍可以说是主从佃附,田主的优势地位也使主佃关系基本维持了比较和平的局面。
随着社会动乱的加剧和流民的大量涌入,原来比较稳定的主佃关系开始了根本的逆转,早在明末清初,所谓“闽、广之人”就已在赣南进行抗租行动。
而发动这次佃户抗租暴动的人,叫吴万乾。
他是石城佃户。
历史上首先在明末为了反抗地主的冬牲和桶面,而发动过一次佃户暴动。
但不幸被解学龙镇压,本人逃之夭夭。
明朝灭亡后,这老哥又跑回来组织起佃农武装起义。
联合首领郑长春,李诚吾等组成集贤会,进行武装反抗。
与宁化等地田兵联合行动。1645年邀数县田兵围攻石城县,摧毁巡检署,惩办地主豪强。
而石城县的地主豪强勾结官府,策动清兵实行镇压。
起义军不敌清军,随即撤围转移,地主武装乘势追击。
而吴万乾屯兵于石马寨,继续进行反清斗争。
1647五月知县方尚贤派兵镇压,清将侯天宠率兵万余围寨猛攻。
在交战中,其子吴鹤中箭阵亡,吴万乾败走宁化,为宁化官兵所擒,旋即遇害。
这个时空,本来吴万乾的第一次起义是被解学龙顺手给灭了。
但是因为这次解学龙的首要目标不是他,在灭瑞金义军后跑去打王浩了。
因此吴万乾有更多的时间筹划和准备。
终于在崇祯七年的二月发动佃户造反。
逼迫地主减租减息,废弃桶面和冬牲。
吴万乾也是佃户出身,诉求和当初的何志源差不多。
历史也是在明朝灭亡后,他不愿意投降清廷,所以才继续造反的。
而这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张胜在听说了石城暴动后,立刻亲自去石城考察,并面见了吴万乾。
和见何志源一样。
张胜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告知吴万乾自己现在是归属与龙泉大梁王的部下。
并告知了王浩那边的分田政策,和对待地主的方式。
劝说吴万乾既然已经反了,那么不妨反到底。
光是减租减息有什么用?
地主们用不了多久还会加回来。
到不如直接分田,一劳永逸!
分田,造反。
这个理念一下子打动了吴万乾。
张胜的造反经验比他强,又经过王浩系统性的理念灌注。
现在是个坚定的造反激进派。
在他的影响下,瑞金方面的义军都有些渴望打仗。
而吴万乾这边正好适合。
因为瑞金的民心已经被巡抚打怕了。
起义军若是没有一场胜利来拉拢信心,百姓很难去投奔他们。
而石城这边,群众基础就要好多了。
因此此地还是白板,是白板那就更好涂抹上色。
于是在张胜的劝说下。
吴万乾也答应归顺王浩了。
只不过他们这边还是处于自己发展的阶段。
属于王浩抛洒出去的自立势力。
而分了石城周围的田,便是他们要做的第一步。
张胜计划现在石城拿下一场胜仗。
能攻下石城县城最好,攻不下也要把官军堵得不敢出城。
而瑞金和石城离王浩的龙泉都有些太远了。
所以张胜计划的发展方向除了瑞金以外,还有宁都。
他打算从石城这边出发。
能发展瑞金就发展瑞金。
如果发展不了,那就从石城发展到宁都,在从宁都发展到兴国县。
最好向万安县考虑,和王浩的地盘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