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五章 瑞金义军的蓬勃发展
第116章 瑞金义军的蓬勃发展
说服了吴万乾,张胜便开始四下串联。
先是在石城开始组建农社。
组织百姓进行分田。
士绅肯定不乐意呀,这马上就要开春了,怎么能容忍佃户们造反。
于是被夺田的士绅开始撺掇知县出兵。
而石城知县只好出钱招募乡勇,士绅大族为了夺回田产,也纷纷出钱助饷。
吴万乾组织的暴动佃户有两千多人出头。
加上张胜于何志源的人马,勉强有三千人。
但战斗力不能保障。
张胜带的是王浩的农兵,何志源的人马也经历过战场。
唯独吴万乾手下人最多,但最没有经验,经常乱哄哄的。
面对知县的乡勇,张胜谨慎的选择了避开锋芒。
虽然对方训练也就是那样,但是人多啊!
张胜带着大部队躲到临县边界处,蛰伏起来。
乡勇扑了个空,又尾随着撵了一路,自认为大胜而归,便回去了。
第二天,张胜开始带着部队在临县搜刮地主的财货。
这次他没有带着佃户们分田,而是直接抢劫财物。
说实话,这个决定有些难办。
因为他规定了所有劫掠一律归公,而且不分配。
这让手下的士卒们非常费解且不满。
有一些士兵抢了财货没有上缴,还被张胜给实施了军法斩首示众。
碰巧斩的还是吴万乾的兵。
吴万乾大怒,去找张胜问个清楚。
而张胜则在他耳边轻声几句,吴万乾的怒火这才消失。
不过他还是责备张胜应该早点跟他说。
张胜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现在鱼龙混杂,他必须趁势立威,好震慑那帮佃户。
这样才方便他接下来行事。
抢劫完财货后,张胜带着他的乌合之众,重新回到了石城县,并大摇大摆的做出一副攻击县城的意思。
那知县能忍吗?
必须不能啊!
知县见逃跑的农民军重新回来了,立刻下令召集城内乡勇出城迎敌。
上一次农民军不战而逃,已经让知县产生了轻敌的心思。
这次他力求全歼,便下令让乡勇大举出击。
乡勇里面混杂着士绅提供的良家子。
这些都是士绅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多数有武艺在身的练家子,有些甚至有剿匪的经验。
乡勇又这些人带领下,也变得勇猛无比。
他们本能的小觑这些上次的手下败将。
尽管都没有交过手,但他们还是小觑对方。
当几千乡勇向张胜率领的农民军进攻时,张胜却让手下向上次那样撤退。
不同的是上次是直接往后跑,这次却是向右边撤退。
同时被他安排在前面的大梁农兵,则一股脑的抛洒出上次劫掠来的财货。
一时间银子,铜钱,绢布,食盐和各种铜器和瓷器被丢的满地都是。
乡勇们楞了,看见那么多财货,一时间不知所措。
但下一个瞬间,当第一个人跑去捡银子时,场面就控制不住了。
一下子上千乡勇扔到手上武器奔向散落的金银布匹,瓷器财货。
追击方瞬间崩盘,任凭那些良家子军官怎么吼叫打骂,都阻拦不住乡勇们的淘金热情。
甚至还有不少乡勇军官和良家子们一同参与进来。
为了争夺财货甚至和普通乡勇大打出手,场面混乱到不堪入目。
而张胜则是让大梁农兵监督和鞭笞吴万乾手下的佃户暴民绕开了财货堆。
从右面绕开石城县乡勇大军,逼近了城门。
“快关城门!反贼来了!”
看着近在咫尺的反贼大军,负责开城门的差役和兵丁吓得拔腿就跑。
本来以为又是一场轻松获胜的战斗,结果反贼不讲武德。
用大量财货吸引乡勇的注意力,转而进攻县城。
那城门开了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关上的。
差役们被大部分被吓退,仅有的两三人想关城门都来不及了。
被一马当先的张胜挥刀砍翻。
大军一拥而上,夺取了石城县城门,进而开始攻占县衙,县库,武备所,粮仓等关键设施。
半个时辰后,石城陷落。
张胜一战成名,在起义军获得了极高的威望。
而石城县此时开始重新分田,将上次以分却被士绅们夺走的田重新分给佃户和农民。
并开始清剿那些出兵出钱的士绅们。
这边离王浩的领地很远,张胜是最高长官,于是他毫无心理负担的开始屠杀那些出钱出粮的士绅们。
杀的钱茂才都看不下去了,呵斥张胜才停下了杀戮。
而此时石城县的士绅,都已经被杀了至少三分之一。
剩下的基本上都跑路了。
拿下了石城县,张胜开始委托谢志明整编军队。
他吸收了许多乡勇和良家子,正好扩军。
而钱茂才则开始寻找士子帮他做事。
但是因为前面张胜的杀戮,搞得士绅死伤惨重,士子也多被吓跑。
他找来找去,只有几个家里被分到了田产的贫穷童生前来投奔。
第一百一十五章 瑞金义军的蓬勃发展
聊胜于无吧,钱茂才只能带着几个童生做事。
不过好在良家子里有不少都识字认书,于是钱茂才从张胜那里要了一些良家子,准备去重新编户齐民,造立田册。
............
而瑞金那边,知县在从石城逃回来的士绅告知石城落陷后,吓得紧闭城门同时招募乡勇。
和石城不同,瑞金就城内面积而言,可比石城要大得多。
城墙上的地基石,是用铁水浇固过的,防止被锦江水漫灌泡毁。
城内有较好排水系统,不惧百年难遇之大水。
一面临江,一面有挖有护城河。
江西的城池,大部分都这种玩意儿。
各种两面临江、三面临江,还全是砖石结构,堪称攻城者的噩梦。
知县坐守城墙上,每日心惊胆战。
“县尊,有士子前来,说是有要事禀报县尊。”
“带他过来。”
不多时,一个读书人被带上城墙,见面就急不可耐:“请县尊请速速发兵,再迟就来不及了!”
知县不知发生何事,他皱眉问道:“可是反贼有何异动?”
那士子说:“那石城反贼如今派遣了什么农社,正在煽动百姓,也组建这个农社,逼着俺们减租减息。
高于三分息的借款借粮,他们全都不认账,逼俺们把借契交出来。还要除桶面、废大斗,废除冬牲,简直无法无天了!”
桶面,类似于官府的火耗。
佃户给地主交一石租子,桶面损耗就得占一斗,实际交租一石一斗。而且还是用特制的大斗来收租!
反正地主有无数种法子,把佃户手里的粮食榨干,然后逼着佃户借高利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乎家家都欠债,佃户实质上沦为农奴。
听到这读书人所言,知县瞬间感觉完了。
反贼组建农社,减租减息、除桶面、废冬牲,废一切苛捐杂税。
任由反贼如此做法,估计只需一个月,周边农村就全被反贼所据,他的瑞金县城,就会变成一座孤城!
知县问道:“你们就任由反贼组建农社?”
那士绅子弟叫苦道:“县尊,反贼势大,好几十个兵一队入村,再带一个从贼的书生,三言两语便能蛊惑小民。
士绅但有反抗,就会被抄家灭族。
晚生同村有一大户,带着族人和家奴反抗反贼,被那些贼兵赶来立即杀溃,当天下午就被抄家抓去公审砍头了!”
“几十个人,就能横行乡里了?”
知县问道。
那士子抱怨道:“当然,那反贼训练农兵,用的是戚武毅的鸳鸯阵,以竹子、镰刀、菜刀、锅盖为武器。
便是哪天反贼走了,这些刁民也能打赢地主,只有官兵才能出面征讨。”
知县顿时无语,完全不知如何应付,史书上也找不到旧例可援。
这是在播撒造反的种子,即便现在就打退贼兵,只要官兵撤离乡村,恐怕本地农民就会自发起事。
难不成,把小民全部杀光?
并且,他那点乡勇,出城去跟反贼作战,能不能赢还另说呢。
............
江西龙泉,崇祯派来招抚王浩的计划谈崩了,但又没完全崩。
王浩嫌弃崇祯给的待遇低,没有直言拒绝,而是提出要当江西总兵,否则不答应诏安。
当然,这个理由其实就是为了麻痹崇祯,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王浩躲过这段时间士卒训练的真空期。
王浩尚在积蓄力量的关键期,利用三县之地,把基础打牢了在扩张。
一但士兵操练完毕,今年之内一定要拿下吉安府城!
控制整个吉安府。
郭维京挺看重王浩的,觉得王浩是个可以引导的对象。
和他促膝长谈一番,决定为王浩争取一下吉安总兵这个位置。
当然前提是王浩不在作乱。
王浩答应了。
答应的同时,王浩又有点良心不安。
因为自己这边是不可能停止发育的。
答应郭维经,也只是为了降低自己的在官方的敏感度,从而获得一个发育时间。
而郭维经若是真的一味招降,得知自己其实是在拖延的崇祯很有可能会一怒之下将郭维经革职甚至下狱。
诏安团队准备离开,王浩带着官吏前去送行。
太监方冒生,在队伍中阴恻恻地看着郭维京。
这货怨恨王浩,但又拿王浩没什么办法。
所以转而记恨很受王浩尊敬的郭维经。
这厮已经打定主意会京后告郭维经的状,准备私下里打小报告。
送走了使者团队,王浩带着众人回到总督府,立即召集几位核心官员议事。
“今年的发展计划。”
王浩开门见山的直奔主题道,“其一,训练士卒,努力和瑞金的张胜等南赣义军取得联系,最好能打通两边的线路,控厄南方水陆要道。
其二,三县的农社工作,不能急躁,须慢慢推进。
其三,把北边的农设,逐步向北扩散,扩大的庐陵县,吉安府。
其四,山中道路继续开凿,修建更多的水渠。
其六,鼓励工商发展,不能只靠田赋撑着。
其七,这份文教发展要增加算学,鼓励实用,大家讨论一下,可以随性发表看法。”
发展计划书在诸位核心官员面前传播。
接着李邦华等人开始探讨。
文教改革,这个另在场的文官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于是放着前几个不讨论,文官们开始商讨起这个来。
王浩的算学,主要是他根据后世的数学所编纂出来的。
阿拉伯数字已经在辖地的学校里推广,同时还搞来了徐光启的《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徐光启只翻译了前六卷,之后的内容徐光启没时间翻译,但在第一卷就提出了定义、公理等概念。
王浩填补了一些内容,攒了一个几何初教出来,教给领地里的教喻们。
改革教育制度,设立三年义务制小学,三年收费制中学,其中优秀小学生可以免学费入读。
三年大学,这个现在只存在于理论上。大学必然是收学费的。
以农业国去搞九年义务,那纯粹扯淡。
你看看教育支出能不能拖垮你。
现代社会的生产力,掩盖了很多矛盾,至少人没那么轻易饿死了。
三年小学免费教育,已经很进步了。
除非将来完成初步工业化,才能试着搞免费义务教育到中学。
成绩优异的小学生,可升入中学免费读书,而且提供食宿费。
把各县以前的县学,全部改为中学。
如果按老百姓的理解,三年小学毕业便是童生,中学毕业就相当于秀才。
小学的课程很随意,大部分只是识字、会算术、会写一点文章。
这些人毕业后将来做文吏很好使。
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循序渐进,师资力量都得自己培养,原有的读书人只能教语文。
目前的教育课程为:
小学一年级:《三字经》、《百家姓》、《数学》
小学二年级:《小四书》、《数学》
小学三年级:《小四书》、《诗词散文》、《数学》
小学生从六七岁到十来岁都有。
学这个正合适。
中学(共三年):《四书》、《公文写作》、《数学》、《几何》,《诗词散文》《五经》
以前拥有功名士子们可以重新考试。
这个他们熟悉。
只要考试合格,就算小学毕业。
甚至中学毕业都可以,全部一视同仁,不会有任何歧视。
《四书》内容会加以修改,比如被朱元璋删除的《孟子》章节,必须予以回复。
朱熹的注解,可以不必严格遵守,只要说得有道理,准许有其他解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