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泉窝案

书名: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字数:4416 更新时间:2025-05-16 09:43:47

第126章 龙泉窝案

魏学林继续说道:“若在南赣地区分田,不但要打击地主,还要镇压那些豪佃。

而且,豪佃与佃户皆为福建人,以客家人居多。当谨防豪佃煽动佃户,别说对抗官府,他们争水都动辄几千人械斗!”

钱茂才有些奇怪,他问到:

“你一个宁都县魏家大族,难道不知道我军的分田政策吗?你自家的田就不怕被我们给分了,我们可不会看在你献策的份上就对魏家有所减免的。”

魏学林非常直白地说:“魏氏乃宁都第一大族,鄙人的族叔,今年受到皇帝征召做官,赐而不就,人称‘征君’。

知县每有政务,必与族叔商讨,我知道梁王派遣各位将军来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宁都的硫磺矿。”

张胜来了兴趣:

“哦?你怎么知道的。”

魏学林不急不缓地说道:“卖往龙泉的硫磺,便是魏氏所售,是我对商贾行的方便。”

张胜和钱茂才面面相觑,好嘛,原来龙泉的硝石能买过来还是因为魏家。

魏学林又说道:“而今,宁都县已经被梁王所取。魏氏自知难保田产,恐怕也难保硝石矿山,我魏氏只求张将军在占据宁都之后,特许魏家开采供应硝石。宁都还有硫矿、铁矿,亦请张将军特许开采。”

“还有铁矿和硫矿?”钱茂才惊讶道。

“有,而且还有不少。”魏学林说。

张胜和钱茂才都难以掩盖心中的惊喜,这里有硫矿、有硝石,若再烧制木炭,直接就集齐了火药制作材料,可以在宁都本地搞个火药制作局。

钱茂才仔细思索之后说:“只要魏氏一心归附,我可以请示梁王准许魏氏经营硝矿和硫矿。

但是,魏氏不得专营,须再让两家加入进来,如此三家共同开采,魏氏的矿山可以稍微多分些。

至于铁矿,必须交给我们经营。”

“多谢先生恩典!”魏学林此行目的已经达到了。

能保住一部分矿山,那么魏家就不会短时间内落寞下去了。

他早已看出来了,这龙泉王浩闹的规模太大了,江西境内基本上是无人可制了。

除非调动北方精锐边军才行。

现在只要跟着王浩混。

将来能诏安最好,若不能诏安,若是王浩一直这么赢下去逐渐占领整个江西。

那么魏家必然死命效力。

能取得江西的话,王浩就是不折不扣的割据势力了,到时候万一能当上皇帝。

那魏家就是从龙之功!

魏家已经多少年没出过举人了,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魏学林还在说着宁都的注意事项。

而在外面镇压暴动佃户的吴万乾结束了自己的任务也走了进来。

见吴万乾来了后,张胜出声说道:

“老吴你来的正好,外面的暴乱都平息了吗?”

吴万乾一屁股坐下给自己倒了杯茶水,润了润嗓子后才说道:

“差不多了,街面基本肃清了。”

张胜点点头说道:

“那就好,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魏学林,魏氏族人,本地大户。”

魏学林站起来朝着吴万乾作揖,吴万乾也连忙起身拱手还礼。

二人见礼之后,张胜便又说道:

“老吴,宁都攻占后,下乡的分田工作有需要注意的,和石城瑞金不同,这里的豪佃有点难缠,极有可能和我们发生冲突,所以我们要......”

他话没说完,吴万乾就打断了他的话说道:

“豪佃是吧,嗯,已经打过交道了,这攻进城里,煽动佃户暴动抢劫的就是一个豪佃,已经被我砍了,人头拿去县城周边传首了。”

吴万乾说完这话,魏学林便叹了口气说道:

“将军此事做的过于急切了,那暴动的豪佃我认识,和宁都的许多豪佃基本都有联系,这次暴动也是由他出头的。

将军杀了他又传首周边,那些豪佃肯定会联合起来,和梁王作对的。”

吴万乾一脸懵逼,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

“那俺做错了?”

可能是为了安抚吴万乾的情绪,也可能是为了不被记恨。

魏学林急忙说道:

“非也,将军此举其实也有利于我们甄别出那些是原因投奔梁王的,那些人是想和梁王作对。

毕竟他们要保住田产,就势必要联合其他豪佃和地主,在煽动佃户一起暴动。

将军可以这么做,对于主动交出田产的豪佃和地主做出表彰,在让他们多留一些田地。

而那些不愿意主动交出田地的豪佃和地主,将军可以狠狠地那他们立威,尤其是豪佃,他们没有土地田产,全靠转佃地主的田过活。

若如在下没记错的话,像他们这样的人,是不在地主士绅的分田法里的,毕竟就算他们有一万亩田佃出去了,他们也不是那些田真正的主人。”

听了魏学林的话,众人都没有意见,于是张胜排版道:

“那就这么定了,重点打击豪佃,嘿嘿,正好缺银子,这些家伙又有钱的很,还不是地主,这下必须狠狠的抄家!”

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泉窝案

张胜拍板完毕,众人便准备离去,忙自己的事情。

而吴万乾刚想走,就被张胜叫住了:

“老吴,等等。”

“又怎么了?”

吴万乾疑惑道:

“老吴你等会写一份报告出来,这石城和宁都两县都打下来了,跟大本营终于接壤了,也该给你论功行赏了。

我去请示总督,你自己看你是想调去龙泉泰和那边还是留在瑞金这边,对了你识字吗?”

吴万乾摇摇头,随后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

“你看我这样子像是识字的样子吗?”

张胜:“......”

“算了,你口述吧,我来写。”

张胜说罢提笔运字。

他是私盐贩子出身,识几个字。

不过跟童生没得比,基本上之认识常用的几百个字。

后来经过学习,倒是能认识快八百多字了。

吴万乾口述,张胜写信。

没多大一会就写完了。

张胜拿着写好的请功信说道:

“好啦,信发到总督哪里,老吴你就有正式的官职了,不再是俺随便封的千总了,多半能转正。”

“正千总?俺还以为能给个副总兵呢。”

吴万乾说道。

张胜白了他一眼,说道:

“哪有那么快当副总兵的,咱们瑞金镇也才三千人出头,一个总兵下面三个千总。

老何一直待在瑞金乡下没动,谢志明是拿下石城后升任的千总,你这个千总还是我自封的,没在兵事院上挂职,这次就是给你补上职位了,还有的就是赏赐和授田了。”

王浩给张胜的定位有点类似于封疆大吏或者汉唐的都护府都护。

他这个瑞金镇是王浩特批的,在官职上甚至比胡一刀的军职还高。

毕竟胡一刀都没有自领一镇。

独自开镇也是王浩对张胜能力的肯定以及信任。

让张胜这边自己发展,结果不出所料的直接越发展越大了。

而总兵这个官职,实际上给的也大了。

正常领兵三千的规模,在王浩这边的军职里应该是参将才是。

自从兵事院建立后,军职设定依次排序是农兵、大梁正兵、农兵什长、正兵什长、农兵把总、战兵把总、农兵都统、战兵都统、农兵千总、战兵千总。

随后农兵就没有官职了,因为只到千总。

往后便是正兵参将,管三到四个千总,随后便是总兵,管辖两到三个参将。

其中什长管十到十五人,把总管六到八个什队,都统管三个把总,千总管三个都统。

若是对应现代军职的话。

什长对应班长,把总对应连长。

没有排长之类的,以古代的战场宽度管的过来,少了还能少开一份工资。

都统对应营长,千总便是团长,而参将和总兵,分别对应旅长和师长。

目前王浩的地盘上,除了给张胜了一个总兵以外,胡一刀、李来顺和马大奎等人都还是参将。

而且手下大多只有一到两个千总,还是正兵于农兵混合的那种。

没办法,扩充正兵规模后,也只多出来两千,五千人分给三个参将,怎么分?

只能那农兵代替让他们也兼任管理了。

王浩想建立的军事体系暂时是根据部队驻扎的地方来起番号和营号。

比如张胜的营号为瑞金镇。

就是以瑞金为番号。

参将统率的部队叫旅,而总兵统率叫做师。

师和旅,自古有之,劲师,劲旅,都有记载和应用。

所以将士们也都能接受。

所以结合瑞金镇的名号,在兵事院上就登记番号就是瑞金师。

而这个瑞金师,也就连一个参将都没有,就三千总。

王浩这个制度,是效仿的后世的军区制度。

即将一个省划分几个区,每个区都以军队驻扎的地方为营号,称为某某镇,如瑞金镇。

一个镇一个总兵驻守。

总兵以上还有官职,多的是名号可以用。

不过这里王浩还没有决定。

毕竟现在就一个镇。

还是不满员的。

他这一手有点类似于抗日时期的军区制。

即上级划分了一个军区,然后派遣一个司令员。

这个司令员到了军区后,编制上只有一个三团,然后这个三团还只有一个三营,这个三营只有一个三连,这个三连......

咳咳,没有了。

总之就是上头吧编制给你,怎么扩军那就是你自己的事了,反正官我给你了。

想要兵马自己想辙。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

泰和县,总督府。

王浩接到了张胜的信件,上面事无巨细的讲述了宁都县的事,以及魏式的投靠。

王浩很满意。

他没想到这么快就拿下了宁都县。

正好可以派人去哪里接管铁矿,然后建立一个火药厂,就地加工火药储备起来。

以备明年的火铳兵训练和打仗用。

陈铁军还是在兵器所工作,教了不少徒弟,很多人都会钻枪管了。

不过他本人不能动,倒是可以挑一个徒弟过去当主管。

在选点读书人过去管理。

宁都和石城的情况王浩通过信件了解了。

他对那些豪佃也是没有半分好感。

考虑到张胜那边的读书人可能不够,王浩便准备从身边调拨一些官吏过去管理二县。

他的秘书齐修远就被选中,成为了宁都知县。

另外又从本地士子和官吏里个挑一个进入了他的秘书署,以补充人力。

又给兵事院发函,给吴万乾正式挂职千总后,王浩正在考虑给吴万乾什么格赏时,李邦华前来求见,并且递上几份文件。

“什么事?”王浩好奇的问到。

李邦华说道:“揪出来一桩窝案,涉嫌贪腐,有两个镇长参与进去,还有十几个官吏从属。”

王浩听后,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

他拿过公文开始细看,发现居然是万安县闹出的岔子。

由于被紫金梁祸害过,万安的部分地盘被打烂了,人口流失的比较严重。

因此占领万安后,王浩迁徙不少农民过去,县城之内,也迁一些商户和游民前往。

后来,陆续有流民和逃走的原住民回来,因此,王浩给与这些流民和回归的农民低息借粮之外,也该分发一些粮食和种子度日。

这里面牵扯的钱粮比较多,而且操作过程中稍显混乱,分管那一片底盘的镇长居然趁机贪污。

并且规模不小,是王浩这边成立一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桩窝案!

从镇长到文吏,再到后勤人员,一共有十一人牵扯其中。

而且讽刺的是,参与贪污的官吏,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寒士子,甚至还有一个还是佃户出身。

出面告发此事的,反而出自士绅阶层,属于最不让王浩省心的士绅子弟。

王浩仔细看了处置方案,一切都按规矩办的,他签字盖章之后说:

“严肃处理,对万安知县记过处分,另外转告一下苟先生,让他重新任命官吏。”

李邦华带着文件离开,王浩叹息一声,心情也没有刚开始那么好了。

这他娘才一年多啊,地盘也才扩大到五县之地,贪污案居然就冒出两起了,要是今后占据整个江西,那些家伙还不要翻天?

还好,江西别的不多,读书人多。

大量的读书人想着往上爬,喜欢举报自己的上司腾位子。

得尽快扩张了,必须吧让他们看见希望才行,没有奔头,谁也不会真的效力。

王浩靠在椅背上,自言自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