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 分类: | 字数:39.8万

第一百二十九章 张胜想拿下瑞金县

书名:大明:山沟地主,造反称帝 作者:灰烬骑士s17 字数:4412 更新时间:2025-05-16 09:43:47

第130章 张胜想拿下瑞金县

泰和县总督府,王浩收到了建昌府义军冒死送出的求援信。

在看到信后,他感到有些棘手。

因此平心而论,王浩现在非常想要得到一支水军。

他手上现在只有一些小型的舢板和商船。

水军人数也不多,或者说根本就不能说是水军,而是一堆会打鱼,有水性的民夫佃户组建的水上运输队。

江西水网发达,这支水军虽然遭受了重创,但也比自己手上的部队要好太多了。

而且领头的也是熟悉水战的首领。

他就缺这样的人才。

一但得到许丘的投靠,王浩这边就能直接利用水军封锁和隔绝赣江,陆上在险要关地把守士兵,到时候自己想打哪里打哪里。

可问题是,首先建昌府离自己有点远,二是他马上就要在夏收前发动吉安府战役。

务必要迅速拿下吉安府。

这要是把部队千里迢迢带去建昌,他又没有靠谱和足够的水军。

走陆路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太多了。

可若是不救他们的话,自己又舍不得那支水军。

思来想去,王浩决定召集智囊们,看看他们的意见。

待到几个管事的核心官员被叫来后。

王浩将求援信展示给几个文官看。

看完后,王浩问起他们的意见。

谁知道无论是苟步励这样的元老派。

还是李邦华和解学龙这样的原朝廷命官。

都支持去支援建昌府义军。

苟步励说道:

“总督,这个忙一定要帮,只要能得到建昌府义军的统考,我军水师不利的短板就能补上来了!”

“是啊总督。”

解学龙也起身说道:

“若是有了现场的水军投靠,起码能节省我们许多训练水军的时间和消耗,补充点人,稍加训练就能直接形成战斗力了!”

最后是李邦华:

“总督,建昌府义军,绝大部分都是水匪,疍户和原明军水军,能得到他们的投靠,我军先前制定的战略,就完美的补上了,并且我们也有了封锁赣江的资本了。”

总督府的三巨头都这么说了,下面的秘书和参议官员们自然也是附和。

王浩则对他们说道:

“诸位,且静一静,静一静!”

王浩轻叩桌面,在场的官吏们顿时安静了下来。

随后,他才说道:

“我当然知道有一支现成的水军投靠对我们目前的发展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可是如今偷袭吉安府的战役发动在即,五千正兵都已经动员起来了,这个时候,我们绕道去救建昌府的话,那吉安府还打不打了。”

“当然要打!”

一个参议的官吏说道。

“该如何打?”

王浩问道:

“除非出动全部兵力,农兵也不忙夏收了,一起上,才有可能给建昌府解围,而如果全体出动的话,我们的军粮恐怕也不够吧。”

王浩的一番话打消了官员们的乐观心态。

军粮是个大问题,王浩的地盘也才三县之地。

供养上万大军已经很吃力了。

若是两线开战,所需要消耗的军粮开支也得翻倍才行。

而这时,掌管兵事院的解学龙出声说道:

“总督,虽然建昌府离我们确实有点距离,但是离张胜的瑞金镇,可是很近啊,只要建厂义军肯派出船只到盘木岭一带接应,瑞金的张胜部就可以从石城直接翻过盘木岭到建昌江,经过广昌就可以一路顺流而上到建昌府了。”

王浩听了解学龙的话,立刻下令让人调过来地图。

发现确实如解学龙所说。

那石城县走不了二十里就到了盘木岭,翻过去就是建厂江的起始点。

只要寻个叉湾,让建厂义军把船停到哪里,等上船后就可以直接顺流而下。

唯一的问题是……

瑞金镇只有三千人出头,并且战斗力很难估计。

不过到底也是按照农兵的正常规格来操练的,应该不会比明军的新军查到哪里去。

反正在南方大区的优秀匹配制度下,双方应该是半斤八两。

至少拿来守城是绝对没问题的。

解学龙的提议引起了王浩的兴趣。

研究过可行后,王浩便说道:

“那就这样吧,调张胜的瑞金镇,外加上本部的一个农兵千总队,一同前去支援建昌府,解掌院你看看调那支农兵千总队去支援比较好,尽量挑选能打的过去。”

解学龙拱手领命,随后又说道:

“总督,我这里还有一个计策,是关于吉安府的。”

“哦?”

王浩笑着说道:“那你说说看,是什么计策。”

解学龙摇摇头道:

“不是解某藏私,实在是担心当众说出,若是被同僚不经意间走漏了消息,传出去被知道了就不好了,待会散会自会讲给总督听。”

王浩笑道:“那好吧,等会散会再说,那么现在散会。”

解学龙:“......”

确实该散会了,该商量的都商量过了,不散会留着吃宵夜吗?

第一百二十九章 张胜想拿下瑞金县

解学龙留下,等着王浩准备说他的计策。

而王浩则前去偏厅,去告知在那里焦急等候的求援信使自己这方的决策。

好让人家赶紧带好消息回去。

王浩打发求援信使走后,回到庭院坐在太师椅上,为自己和解学龙都沏了一杯茶后问道:

“说吧,有什么计策。”

解学龙跟着王浩一并坐下,他没有去看茶杯,而是一字一顿的对王浩说道:

“三面包夹,吸引守军,趁其不备,内应外合!”

“如何操作?”

“总督容禀,这吉安府全盛时期,只要八百卫所兵,至少我担任驯服是,兵力就是这样。

这八百人一多半都在外围的抄关镇守,我军有两个法子混进去。

一是装扮成小商贩,从现在开始,趁着吉安府城尚未戒严,一股一股的分散开来,随身带着银子和杆棒朴刀,混进城里,待到大军一道,三面包围吸引注意,就趁夜放火。

二是以奇兵攻打炒关,在派遣士兵扒掉明军乡勇的衣服,假扮成被败退的明军混进城里,夜晚准时行动。

两种方式,都有可行性,总督您看如何?”

王浩仔细想了想,都是趁着吉安府城尚未关城戒严来提前布置细作。

只不过一个细水长流的塞人,另一个则是突然袭击。

从省钱的角度上来看,王浩更喜欢突然袭击的法子。

但是从成功概率上来讲,还是一波一波的塞人进去比较好。

王浩同意了解学龙的方案,并且直接开始选人入城。

解学龙举荐了一个把总。

此人是马大奎麾下的一个老贼,名叫郑山。

此人擅长山地作战,并且心思缜密,很适合这次的细作任务。

安排完这些,王浩给瑞金的张胜发号了军令,令其带领辖区内所以精锐前去石城,等待建昌府义军的船只,随后立刻北上,支援建昌府义军。

同是还要注意收编建昌府义军。

若是兵器不够,可让龙泉和万安两地的农兵支援武器过去。

王浩这边,正兵动员前夕,郑山就带着一支小队,各自换装打扮成不同的风格。

有的装扮成士子,有的装扮成商人,还有的装扮成进城务工的苦力,有的伴作耍蛇的乞丐,甚至还有和尚和道士(苟步励友情赞助服装)。

总之,化妆的细作小队分散开来,一批一批的前往吉安府。

............

瑞金县。

张胜在拿下宁都后,配合新上任的知县将本地的豪佃几乎给一扫而清。

因为得知张胜要给佃户们之间分田,而且有田契的那种田,不是什么永佃权。

这可以说是直接刨了豪佃们的吸血的根。

那这帮人可绝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

立刻组织佃户们反抗。

然而这次,佃户们却犹豫不决,任凭豪佃们怎么煽动,也都无动于衷。

因为张胜他们的下乡工作完成的很好。

对付这种和他们分田的工作队对抗的,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先是只分了几个村子,然后利用这些村子,当做宣传材料,同是请动石城和宁都这边有亲戚朋友关系的分田农户为他们宣传。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

很快,分田的大梁王就传遍了整个宁都。

豪佃们惊恐的发现佃户们都不听话了。

而张胜等这边稳定住后,当然是不客气的将那些失势的豪佃给吵架灭族。

狠狠地爆了一波金币。

获得了不少钱粮的张胜这次则立马招募兵马,打造攻城器械。

又一次围了瑞金县城。

双方非常轻车熟路的开始一个坚壁清野,征召民夫上城墙备战。

同是开始熬制金汁,准备灰瓶炮石,用来守城。

而另一边,张胜这里则开始继续组装云梯。

并且已经装好了两架比城楼还高的云梯,在把剩下的几辆给云梯给组装好,就可以攻城了。

到时候,这个只要民壮乡勇防守的县城肯定挡不住他的进攻。

然而就在瑞金知县绝望的看着反贼的云梯即将组建完毕时,他却惊讶的发现。

反贼突然撤围了,一声不吭的拆了云梯,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

知县百思不得其解。

............

张胜在得到军令后,长叹了一口气。

他这次的努力又白费了。

但奈何军令如山,况且王浩不仅是把他领到造反正道上的导师,还是扶持他再次站起的恩人。

作为自己效忠的对象。

本不该有情绪的。

只是……

看着那瑞金县城,张胜心中慢慢的不甘。

但是他也只能叹一口气,随后带队前往石城,准备去和建昌府的义军会和。

何志源留下看家,张胜给他留了五百人。

虽然何志源的资历更深,张胜知道他没什么进取心。

所以只留下他和钱茂才看家,自己则带着谢志明和吴万乾,以及三千农兵前去建昌府支援。

一路上非常顺利,当坐许丘派来的船来到南丰城时,忽然看到岸边有一大伙人朝着自己这边的战船挥手。

张胜派船去问这才得知,原来是当地义军看了他船上的“梁”字旗后,问是不是大梁王的人。

他们想要投军。

得知有义军来投!

张胜立即走出营帐,亲自去迎接义军。

南丰县的百姓很惨,今年春耕被投降许丘的明军轮番劫掠。

眼见夏粮收获,留任的师爷县丞又开始盘剥,别说佃户,许多小地主都过不下去了。

终于,忍无可忍的一名农户带领上千农民暴动,杀了许丘任命留用的官员准备自立。

而此时突然看到了梁字旗,便主动前来询问。

除此之外,他们还用牲口驮着许多粮食,站在江边静静等候。

见张胜靠岸坐小船前来,领头的农户立即拱手道:“南丰赵庆,见过诸位将军,旧闻梁王贤名,在下斗胆杀县丞起事,愿意舍身追随龙泉大梁王”

说吧就要跪下。

“诸位快快请起!”张胜高兴道。

得到赵庆的投奔,他兵力猛增至五千人,都是本地百姓自发起义来投。

而赵庆的这波人里,又一小股非常特殊。

只有百余人,但身份非常奇特,竟有十几个宗室子弟,而且还拖家带口过来。

朱家子孙!

听说赵庆的步众里面有宗室,包括张胜在内,都感到非常吃惊,纷纷跑来围观看稀奇。

为首者叫做朱荣灿,至于其他的宗室,有些甚至都没排字辈,朱大、朱二这种名字都有。

谢志明好奇问道:“朱兄弟,你们可是宗室,怎……怎也来造反?”

众人纷纷点头,以往他们别说遇到藩王,就算遇到落魄宗室都心虚,在他们心中,那毕竟是和皇帝一宗一脉的亲戚。

朱荣灿叹息道:

“好教诸位知道,我祖上是益王谱系。这太祖皇帝有规矩,宗室不能种地,不能考科举,也不能经商,不能做工匠。

我好歹还读过书,改名换姓,偷偷到乡下做塾师谋生。

可这位朱顺兄弟......”

朱容灿指着一个宗室说,“他在码头给人扛包当驼夫。”

另一个宗室叹息道:“我还做过两年乞丐,算是重操祖业了。”

众人面面相觑,脸上全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实在难以想象,这龙子龙孙的,朱家子弟,竟然也能过得如此落魄不堪。

不仅当码头当驼夫,居然还有重拾朱元璋饭碗当乞丐的。

实在令人大开眼界。